白鸠讴

班班者鸠,爰素其质。昔翔殷邦,今为魏出。

朱目丹趾,灵姿诡类。载飞载鸣,彰我皇懿。

形式: 四言诗 押[寘]韵

鉴赏

这首诗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曹植所作,名为《白鸠歌》。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点来看,这首诗体现了曹植擅长的豪放与奇丽。

“班班者鸠,爰素其质。”开篇即以鲜明的笔触描绘出白鸠的形象,“班班”二字生动地表现了白鸠飞翔时的姿态,而“爰素其质”则突出了白鸠外表的纯洁无瑕,给人以美好的第一印象。

接下来的“昔翔殷邦,今为魏出。”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强调了白鸠曾经在殷商(古代的一个朝代)的国土上飞翔,而现在则是魏国的使者。这不仅展示了白鸠的自由翱翔,更蕴含着时代变迁与政治更替的深意。

“朱目丹趾,灵姿诡类。”在这里,曹植用“朱目”和“丹趾”来形容白鸠的眼睛和脚,这些色彩鲜明的描写不仅美化了白鸠,更赋予其一种神秘与高贵的气质。同时,“灵姿诡类”则强调了白鸠超凡脱俗的特质,使之成为介于自然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象征。

最后,“载飞载鸣,彰我皇懿。”诗人借白鸠的飞翔和鸣叫来赞美魏国的皇帝,通过对白鸠行踪的描述,间接表达了对君主的颂扬之情。这也反映出当时文人的政治态度,以及他们在文学创作中融入赞美统治者的传统。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曹植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更通过白鸠这一形象,展现了他对于时代变迁和君主权威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140)

曹植(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鹊讴

鹊之彊彊,诗人取喻。今存圣世,呈质见素。

饥食苕华,渴饮清露。异于畴匹,众鸟是慕。

形式: 四言诗 押[遇]韵

吁嗟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飘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

形式: 古风

当车已驾行

欢坐玉殿。会诸贵客。侍者行觞。主人离席。

顾视东西厢。丝竹与鞞铎。不醉无归来。

明灯以继夕。

形式: 乐府曲辞

当来日大难

日苦短,乐有馀,乃置玉樽办东厨。广情故,心相于。

阖门置酒,和乐欣欣。游马后来,辕车解轮。

今日同堂,出门异乡。别易会难,各尽杯觞。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