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之宣城

昔从谢太守,宾客宛陵城。

有日持斋戒,高僧识姓名。

秋风送客去,安得尽忘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从前跟随谢太守,在宛陵城做宾客。
他时常持斋戒行,高僧们熟知他的名姓。
秋风吹过,送别客人离去,怎能完全忘却情感。

注释

昔:从前。
从:跟随。
谢太守:古代官职,指谢某人。
宛陵城:地名,古称,位于今安徽宣城。
持:保持。
斋戒:宗教或节日期间遵守的清净饮食规定。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侣。
识:认识。
秋风:秋季的风。
安得:怎能。
忘情:忘记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一位高僧告别的情景,流露出对友情的珍惜和不舍。"昔从谢太守,宾客宛陵城"两句,通过提及历史人物谢太守,表明宴客之地为宛陵城,营造了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情境。

"有日持斋戒,高僧识姓名"则具体指出了某一日的斋戒活动,以及高僧对宾客姓名的了解,这里的“识”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明了高僧与宾客之间的相知,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俗的心灵交流。

最后两句"秋风送客去,安得尽忘情"则抒写了秋风中的离别之情。这里的“安得”一词,流露出一种无奈和不舍的情感,而“尽忘情”则是在表达对这份情谊的珍视,无论是时间还是距离,都无法完全消弭。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长,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际关系的精妙描绘,展现了古代士大夫间的情谊和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闻蝉

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

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

稍断当窗梦,更悽临水意。

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

馀引未全歇,凝悲寻迥至。

星井欲望河,月扇看藏笥。

谁念因声感,放歌写人事。

形式: 古风

首夏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

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倚瑟行

金舆传惊灞浐水,龙旗参天行殿巍。

左文皇帝右慎姬,北面侍臣张释之。

因高知处邯郸道,寿陵已见生秋草。

万世何人不此归,一言出口堪生老。

高歌倚瑟流清悲,徐乐哀生知为谁。

臣惊欢叹不可放,愿赐一言释名妄。

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

泉宫一闭秦国丧,牧童弄火骊山上。

与世无情在速贫,弃尸于野由斯葬。

生死茫茫不可知,视不一姓君莫悲。

始皇有训二世哲,君独何人至于斯。

灞陵一代无发毁,俭风本是张廷尉。

形式: 古风

夏日华山别韩博士愈

别地泰华阴,孤亭潼关口。

夏日可畏时,望山易迟久。

暂因车马倦,一逐云先后。

碧霞气争寒,黄鸟语相诱。

三峰多异态,迥举仙人手。

天晴捧日轮,月夕弄星斗。

幽疑白帝近,明见黄河走。

远心不期来,真境非吾有。

鸟鸣草木下,日息天地右。

踯躅因风松,青冥谢仙叟。

不知无声泪,中感一颜厚。

青霄上何阶,别剑空朗扣。

故乡此关外,身与名相守。

迹比断根蓬,忧如长饮酒。

生离抱多恨,方寸安可受。

咫尺岐路分,苍烟蔽回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