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法林禅寺

闻道高人愿力深,幽居端与法为林。

风泉松雨随宜说,密室晴轩共一音。

意妙故应人不荐,地偏还喜我相寻。

夜阑更入诗三昧,消尽平生未死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者在法林禅寺的静谧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首句“闻道高人愿力深”点明了禅者的高尚追求和深厚修为。接着,“幽居端与法为林”一句,以“幽居”形容禅者所处环境的清静,与“法为林”巧妙结合,暗示了禅者的生活与佛法紧密相连。

“风泉松雨随宜说,密室晴轩共一音”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泉、松、雨与禅者的内心世界相融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之美。这里的“一音”不仅指声音的统一,更是心灵与外界和谐共鸣的象征。

“意妙故应人不荐,地偏还喜我相寻”则表达了禅者内心的微妙与独特,以及对真正知音的渴望与欢迎。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也期待着有缘人的到来,共同探讨佛法的奥义。

最后,“夜阑更入诗三昧,消尽平生未死心”揭示了禅者在夜晚沉浸于诗歌创作中的精神状态,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佛法的不懈追求。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展现,也是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与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者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与自然、佛法的深度交融,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凭栏有作

金殿谁焚南海香,霭然芬馥扑回廊。

数枝银烛高低照,两个清萤上下光。

风度素秋惊宿鸟,水舂碧涧濯游舫。

栏干独倚无人问,细细孤吟月满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次韵渡江有作

弃舟植杖首重回,隔岸遥闻津鼓催。

淮上梅传春信至,江南山逐笑声来。

行瞻瑞雾笼双阙,更看神光发五台。

王事幸陪方外乐,为君点笔走风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善化陈令兰室

种性难教草掩藏,苍然小室为谁芳。

槲培几案轩窗碧,坐款宾朋笑语香。

糁地露英犹洁白,快人风度更纤长。

议郎嗜好清无滓,独有幽兰可比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快亭

太丘作邑付弦歌,剩得清闲可奈何。

满地棠阴惊昼永,小亭诗眼觉天多。

佳眠夏簟便光滑,醉耳松风喜再过。

想见句成书棐几,侍儿浓笑出微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