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毛国镇赵景仁唱和三首一赠毛一赠赵一自咏(其一)

治剧从容缓策衔,铃轩无事日清谈。

隼旟画戟明千里,纸帐绳床自一庵。

金奏屡陈容客和,玉山不动看宾酣。

我来邂逅逢宽政,忘却漂流身在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处理繁剧事务时从容不迫,悠闲地策马而行,铃声悠扬,日常谈论清闲之事。
军旗鲜明,仪仗威严,千里之外都能看见,简朴的纸帐和绳床构成我的居所。
多次上奏朝廷,接纳宾客的建议,我静观他们畅饮而不动声色。
我在此偶遇宽松的政治环境,忘却了漂泊在外的身份,仿佛身处南国的安宁之中。

注释

治剧:处理繁重政务。
从容缓策:从容应对,慢步策马。
铃轩:有铃铛装饰的车。
清谈:清闲的交谈。
隼旟:鹰羽制成的军旗。
纸帐绳床:简陋的住所。
金奏:向朝廷进献的奏章。
玉山不动:形容人沉稳如山。
宽政:宽松的政治政策。
漂流:流离失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他以次韵的形式回应毛国镇和赵景仁的唱和之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治理地方时的闲适生活,公务之余,他从容不迫,常常与僚属清谈,享受着宁静的时光。"隼旟画戟"象征权力与威严,而"纸帐绳床"则显现出简朴的生活方式,犹如隐士之居。诗人与宾客共论政事,既能参与讨论又能保持冷静,观察他人畅饮而不为所动。最后,诗人感慨自己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中,暂时忘却了漂泊在外的艰辛,流露出对当前境况的满足和庆幸。整首诗体现了苏辙的处世哲学和对官场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三首(其一)

弃掷良宵君谓何,清天流月鉴初磨。

莫辞病眼羞红烛,且试春衫剪薄罗。

莲艳参差明绣户,舞腰轻瘦飐惊鼍。

少年微服天街阔,何处相逢解佩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韵王巩元日

庭鹊营巢初一枝,馀寒未便夹罗衣。

春风娜娜还吹霰,岁事骎骎已发机。

上国遨游谁信老,中年情味祇思归。

和诗应觉添新懒,过尽长空雁北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王巩见赠

南都逢故人,共此一樽渌。

初来柳吹絮,再见风脱木。

我老欢意微,头垂腰背曲。

羡子方少年,健马走平陆。

狂歌手自拊,醉倒头相触。

人生比一瞬,世网张万目。

但取食场鸡,岂挂云飞鹄。

彭城久相迟,官舍虚东屋。

重阳试新酿,谓子当不速。

胡为听妇言,婉娈自相逐。

我舟得愁霖,牵挽脱坑谷。

风霜作初寒,病体欲生粟。

解子腰下龟,换酒不须赎。

照碧凝清光,相将饮萸菊。

形式: 古风

次韵王廷老寄子瞻

歌吹新成百尺台,青山临水巧崔嵬。

佳人解作回文语,狂客能鸣掺鼓雷。

撷菊传杯醒复醉,采菱荡桨去仍回。

新年闻欲相从饮,春酒还须剩作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