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林下萧然一秃翁,吟髭全白醉颜红。
米盐薪炭时时绝,自古诗人例合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林下自得其乐的景象。"林下萧然一秃翁",设定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和一个头发稀疏、体态随意的老人形象。"吟髭全白醉颜红"则透露出这位老者的悠然自得,他不仅容貌上显现出一份从容,还有一种醉酒后的红润,反映了他的内心之喜悦。
接着的两句"米盐薪炭时时绝,自古诗人例合穷"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苦的感慨。米、盐、薪炭是古代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但在这位老者身上,却显得珍贵而稀缺,反映出生活的艰辛。此外,这两句也包含了诗人自己对贫穷命运的认同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宁静与人类生活的困顿形成对照,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自适其生的哲学态度。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七年守郡罢三年,卖尽山中五顷田。
书籍可捐衣可典,犹能醉面仰看天。
灯节萧条雷后雪,花天料峭雨馀霜。
经旬不出无情绪,恰见鹅儿似酒黄。
尽日秋园掩竹扉,小堂临砌坐斜晖。
有心觅句无心得,畦叟浇花蚱蜢飞。
楚词兰有晦翁注,模写真容本陆玑。
不待花开著囊贮,紫茎绿叶可熏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