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久雨

阴霖继月酷相因,旱魃今年遽丧神。

膏泽翻忧害东作,芳期那敢爱青春。

蜼谷虽智能蒙鼻,奈有民咨易动唇。

天听甚卑群语切,雨师何事未回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和久雨》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通过对连绵阴雨的描绘,表达了对雨水过多导致农业生产受损的忧虑,以及对及时降雨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现象时的复杂心情。

首联“阴霖继月酷相因,旱魃今年遽丧神”以“阴霖”和“旱魃”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连续阴雨与旱灾交替出现的情景。阴雨的“酷相因”与旱魃的“遽丧神”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自然界的极端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颔联“膏泽翻忧害东作,芳期那敢爱青春”则表达了诗人对雨水过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这里的“膏泽”指的是雨水,但诗人却担心过多的雨水会损害春耕,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不敢奢望春天的美好时光。

颈联“蜼谷虽智能蒙鼻,奈有民咨易动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蜼谷”(一种传说中的能预测天气的动物)的智慧与民众的期待进行对比,强调了民众对于雨水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现象预测的局限性。

尾联“天听甚卑群语切,雨师何事未回轮”表达了诗人对上天的关注与期待。他认为上天应该能够听到民众的呼声,但为何雨水仍未降临,这引发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思。这里“雨师”是掌管降雨的神灵,诗人通过这一角色的疑问,表达了对及时降雨的强烈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修辞手法,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和寒食

城关咫尺到春郊,跃马行春固不劳。

寒食萧疏观物态,楚歌嘲哳聚儿曹。

平湖漾日扁舟满,芳榭迎风画鼓高。

薄暮田翁醉归乐,山花倒插挈馀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杂咏五首(其一)

长林栖息自安如,谩劝閒人挈酒壶。

世治有谁从醉隐,徒劳健吻汝知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杂咏五首(其二)

切切声呼泥滑滑,强关人事最无机。

安知巧舌为身累,锁向雕笼不得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杂咏五首(其三)

蝈氏官亡种类滋,脰鸣连党欲何为。

喧然无理令人恶,忆著昌黎吏部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