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裘司直得请西归

轻舸龙山头,木兰作双橹。

飘然裘司直,乘向南昌去。

问君鹓鸾中,脱身遽如许。

栖迟三十年,始得官掌故。

小须上上考,岂不登省户。

自言野心性,眯目九衢雾。

修竹岁云晚,萱草秋亦暮。

嗷嗷投林鸟,犹得反其哺。

江西父母邦,非复昔饶裕。

蛮烟一腥秽,乐岁且狼顾。

遗黎空杼轴,行旅窘刀布。

天门窈万里,可望不可吁。

君今佐元帅,精采系一路。

疮痍俟涤濯,画诺归佽助。

先声路人喜,高节懦夫慕。

遄当再前席,一正天子度。

白鸥没浩荡,苍鹘在指呼。

我亦南陔人,扁舟从此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真德秀所作的《送裘司直得请西归》,以送别友人裘司直为题,表达了对他的赞赏与祝福。诗中描绘了友人乘轻舟离开龙山,意气风发,犹如脱身于仕途的束缚。诗人感慨友人三十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得到官职,希望他能步步高升,但同时也提醒他勿忘初心,保持清高节操。

诗中运用了比喻,将友人比作翱翔的鹓鸾,暗示其才华出众;又以修竹和萱草寓言岁月流逝,表达对友人回归自然的期待。同时,诗人关注到江西地区的民生疾苦,指出战乱后的贫困景象,寄寓了对百姓生活的同情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最后,诗人祝愿友人辅佐元帅,为恢复民生出力,并期待他的高尚节操能激励他人。结尾处以白鸥和苍鹘的形象,象征友人的自由和远方的召唤,而自己也将追随友人的足迹,一同踏上南归之路。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鼓励,又有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66)

真德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南宋后期理学家、大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有《真文忠公集》都传世

  • 号:西山
  • 籍贯: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
  • 生卒年: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

相关古诗词

挹仙亭

汉宫苇箧儿呱呱,济南梓柱阴扶疏。

富平家人正愉乐,安昌帝师工献谀。

子真东南一尉耳,黄绶凄凉百僚底。

手持短疏叩天阍,义激丹衷泪横眦。

翩然一朝径拂衣,爱君无路空依依。

人传九江已仙去,吴门再见是邪非。

神仙茫茫那可测,上帝从来赏忠直。

天上果有骖鸾人,合领群真朝北极。

自从举手谢世间,千年白鹤何时还。

玉箫声断杉桧冷,祇馀丹灶留空山。

谷口之孙古肤使,亭斸青冥挹仙袂。

耿耿应怀贯日忠,飘飘岂羡凌云气。

我来快读华星篇,清彻毛骨风泠然。

何当结茅最高顶,一榻容我分云烟。

形式: 古风

挽竹斋(其二)

无奈斯文坠不兴,茕茕吾党又凋零。

白云寒锁洪崖顶,一度翘瞻一怆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挽竹斋(其一)

忆昔抠衣造竹斋,竹声琴韵两相谐。

重来琴锁红尘满,寒雨萧萧滴藓苔。

形式: 七言绝句

浦城劝粜

阳和二月春,草木皆生意。

那知田野间,斯人极憔悴。

殷勤问由来,父老各长喟。

富室不怜贫,千仓尽封闭。

只图价日高,弗念民已弊。

去年值饥荒,自分无噍类。

幸哉活至今,且复遇丰岁。

庶几一饷乐,养育谢天地。

岂期新春来,米谷更翔贵。

况又绝市无,纵有湿且碎。

何由充饥肠,何由饱孥累。

恨不死荒年,免复见忧畏。

我闻父老言,痛切贯心肺。

行行至平洲,景象顿殊异。

白粲玉不如,一升才十四。

问谁长者家,作此利益事。

父老合掌言,子文姓陈氏。

起家本儒生,畴昔乐赈施。

忆昨艰食时,巨室争谋利。

米斗三百馀,独收七十二。

三都数千口,受彼更生惠。

开库质敝衣,假此赒贫匮。

取本不取息,所活岂胜计。

我曹非此翁,久作沟中胔。

吁嗟薄俗中,乃有此高义。

吾邦贤使君,爱民均幼稚。

一闻平粜家,褒赏无不至。

或与旌门闾,或与锡金币。

独有颍川翁,宠光未之被。

故作行路谣,庶彻铃斋邃。

且俾殖利徒,闻风默知愧。

并生穹壤间,与我皆同气。

富者盍怜贫,有如兄恤弟。

恻隐仁之端,人人均有是。

顽然铁石心,何异患风痹。

不仁而多财,聚易散亦易。

惟有种德家,福禄可长世。

不闻眉山苏,盛美光传记。

卖田救年荒,生子为国器。

不见南浦毛,一惟利是嗜。

积谷幸年荒,生子遭黥隶。

天道极昭明,勿作幽远视。

谁欤为斯谣,西山真隐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