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台湾俘囚络绎械送内地再作凯歌》,是清代诗人赵翼所作。诗中描绘了台湾被征服后,俘虏被押解回内地的情景,充满了讽刺与幽默。
首句“海风恬,海波阔”,以宁静的海面景象开篇,暗示了征服行动的顺利进行。接着“帆樯络绎执俘归”,描述了船只满载俘虏归来的情景,展现了胜利者的自豪与满足。
“口目睢呿贼犹活”一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俘虏们虽被俘但依然保持着反抗的姿态,暗示了征服的不易和复杂性。
“初疑海外人,琵琶之腿碌碡身”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俘虏形容为奇异的外族人,进一步强调了征服的特殊性和挑战性。
“谁知入蒐狝,狺狺一群犬”则以犬类比喻俘虏,既讽刺了他们的无助与屈服,也暗含了对征服者智慧与策略的肯定。
接下来,“吴歪头,陈吊眼,尔勇伊何面徒腼”几句,直接点名了俘虏的特征,通过形象的描绘,增强了讽刺效果,同时也表达了对征服者勇敢与智慧的赞美。
“当时若早勤搜爬,咀尔不摇牙,踢尔不用靴”几句,通过假设的方式,表达了如果早些努力,征服会更加轻松,进一步强调了征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胡为养成洛妪肚,大于宋公鼓”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形容俘虏的体型庞大,再次强调了征服的成果与规模。
“择音不作铤走鹿,攫肉翻成饥噬虎”两句,通过动物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俘虏在征服者面前的无助与恐惧,同时也暗示了征服者的力量与决心。
“易帅添兵始就擒,已费庙谟遣龙武”两句,描述了征服过程中的艰难与复杂,以及最终成功时的喜悦与付出。
最后,“呜呼,一鸡何用牛刀割,不是牛刀割不得”一句,以夸张的比喻,表达了对征服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感慨,同时也对那些认为小题大做的观点进行了反驳。
“朝端应有黑头公,世上乃无白头贼”两句,以“黑头公”和“白头贼”的对比,表达了对统治者智慧与策略的期待,同时也对征服者年轻有为的赞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征服过程的描绘与讽刺,展现了赵翼对于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诗人对于语言艺术的高超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