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其二)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霜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客人来访正值花开雨落之际,秋天的水面泛着金色的涟漪。
石头上覆盖着寒冷的青苔,稀疏的杨树挂着翠绿的枝条。
高僧轻轻拂过洁白的禅杖,小童献上霜降时节的梨子。
舍不得离开这美景,当烟雾笼罩、天色将晚之时。

注释

客:来访者。
花雨:盛开的花朵与雨滴。
秋水:秋天的湖水或池塘。
金池:泛金光的水面。
片石:一块石头。
寒青锦:寒冷季节里的青苔,如锦缎般美丽。
疏杨:稀疏的杨树。
绿丝:绿色的枝条。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拂:轻轻拂过。
玉柄:玉制的禅杖把手。
霜梨:秋季成熟的梨子。
惜去:舍不得离开。
佳景:美好的景色。
烟萝:缭绕的雾气和藤蔓。
欲暝:即将天黑。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山中幽静景致的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开篇即以鲜明的画面展示出季节的转换与自然界的丰富色彩。"花雨"暗示了一场细雨后花瓣随风飘落的温馨景象,而"秋水落金池"则描绘了秋天清澈的水流潺潺流入山间的金光灿烂之池。

"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绿丝"进一步深化了自然美景的描摹。"片石"可能是指山间露出的岩石,而"寒青"则形容其在秋日阳光下的清冷色泽;"疏杨"意指稀疏的杨树,而"挂绿丝"则是对杨树叶片随风轻轻摇曳,宛如细丝般生动描绘。

接下来的"高僧拂玉柄,童子献霜梨"则转向了人文景观。"高僧"指的是居住在山中的高僧,他们手持"玉柄"的物品,如扫帚或拂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生活;"童子献霜梨"则描绘了孩子们带来清晨露水凝结在果实上的新鲜果实,这里不仅是对自然馈赠的赞美,也反映出一种简单、纯净的人文交往。

最后两句"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离别这片美丽风光的依恋之情。"惜去"意味着不舍得离开,而"爱佳景"则是对眼前景色的深深喜爱;"烟萝欲暝时"则预示着黄昏即至,天色渐暗,这里"烟萝"可能指的是山间升起的薄雾或云雾,它们在日落前的淡淡光线中变得柔和迷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静谧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寄寓于山水之间的情怀。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早望海霞边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

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厓。

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

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

形式: 古风

宫中行乐词(其二)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徵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宫中行乐词(其三)

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鸣水,箫吟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何必向回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