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归宗寺

愦愦深源与会稽,识时惟有一羲之。

千年误作能书看,谩说鹅池与墨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昏乱深沉的源头在会稽,认清时代只有羲之才智。
千年来的误解只把他当作书法家看待,徒然提起他的鹅池和墨池传说。

注释

愦愦:形容昏乱糊涂的样子。
会稽: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今浙江绍兴。
羲之: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能书:擅长书法。
谩说:空谈,徒然说。
鹅池:王羲之教子书法的故事,传说他在池边书写,鹅群见而争啄其笔,后以此比喻书法高妙。
墨池:王羲之勤学苦练书法的地方,也有墨迹流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题归宗寺》,主要通过对王羲之的典故进行评述,表达了对书法艺术和历史认知的一些见解。"愦愦深源与会稽",这里的"愦愦"可能形容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独特,"深源"暗指其深厚的艺术底蕴,"会稽"则代指他的故乡浙江绍兴,暗示他与书法渊源深厚。接下来的"识时惟有一羲之",强调在那个时代,只有王羲之一人真正理解并擅长书法。

"千年误作能书看",诗人指出后人长久以来过于看重王羲之的书法技艺,甚至将其神化,而忽视了他作为整体文人和思想家的其他方面。最后两句"谩说鹅池与墨池",提及的是王羲之的两个著名故事——鹅池书写和墨池勤学,这两个典故常被用来象征他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但诗人认为这些故事不应仅限于书法成就,而应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王羲之为例,探讨了艺术评价的深度和全面性,提醒人们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艺层面,而应深入挖掘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题石兴宗读书岩

岩头橘树经百黄,三少不生诸老亡。

只馀石间元祐脚,谷虚尽日鸣当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米南宫云山挂幅

漠漠云林小小山,谁家茅屋隐松间。

石桥雨过天台远,采药仙人去未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题余氏聚远楼

若向天机识得亲,是间看不尽青春。

须知聚远惟方寸,说与楼前望眼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苏文忠与邓安惠西山唱和

春风吹屧上黄冈,独倚斜阳看武昌。

城郭山川几兴废,祇留元祐姓名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