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题吴门袁恂如梨花春雨图三首(其三)》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梨花盛开、春雨绵绵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梨花垂垂白雪香”,以梨花的洁白与香气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次句“欲饮不饮泪满觞”,则在美景之中融入了情感的复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似乎想要沉浸于眼前的美景,却又因某种原因无法完全释放情感,泪水在杯中汇聚,象征着未尽的情感与遗憾。
接着,“问君何所思,乃在广莫之野无何有之乡”两句,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深远之处,提出一个看似虚无缥缈的问题,引导读者思考诗人的内心世界。广莫之野与无何有之乡,分别代表了广阔无垠与虚无缥缈的境界,暗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存在价值的探索与追问。
后两句“上有青冥高天下渌水,魂魄不到关山长”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青冥高天与渌水,象征着高远与清澈,而魂魄不到关山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深处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隔阂感。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寓含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渴望与追寻。
最后,“年年春雨阶头石,泪下苔花化成碧”以春雨、阶石、苔花为载体,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春雨滋润着阶石,而泪水滴落,滋养了苔花,最终化为碧绿。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诗人情感与生命状态的隐喻,暗示着即使面对困难与离愁,生命依然能够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向往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