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春情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翻译

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边衔泥筑巢。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没有收到鸿雁传来的书信,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悲啼。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

注释

轻云:本指轻薄飘浮的白云。
这里比喻柳絮。
贴水:紧挨近水面。
乍晴:雨后初晴。
乍:初,刚。
池馆:池沼馆阁。
这里主要指池沼。
燕争泥:燕子趁着天晴衔泥筑巢。
沈郎:即沈约,字休文,南朝梁诗人。
不胜衣:形容消瘦无力,连衣服的重量都难以承受。
胜,承受。
沙上:指沙渚、沙滩之上。
鸿雁信:古人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鹧鸪啼:鹧鸪鸟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在外的游子听到鹧鸪的叫声会感到凑凉。
鹧鸪,禽名,善啼。

鉴赏

这首宋词《浣溪沙·春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词人的内心情感。首句“风压轻云贴水飞”,形象地写出了春风轻拂,云彩低垂,仿佛紧贴水面飞翔,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清新。次句“乍晴池馆燕争泥”,描述雨后初晴,燕子忙碌地在池边建筑巢穴的情景,寓意生机勃勃。

“沈郎多病不胜衣”一句,以典故自比,沈郎即沈约,这里借指词人自己身体状况不佳,病弱到连衣服都难以承受,流露出词人内心的疲惫和忧郁。接下来,“沙上不闻鸿雁信”,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朋音讯的期盼,而鸿雁却未带来任何消息,增添了思念之情。

“竹间时听鹧鸪啼”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氛围,鹧鸪的叫声常被古人用来象征离愁别绪,词人在这里听到鹧鸪声,更添了几分凄凉。最后,“此情惟有落花知”,词人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落花,暗示只有凋零的花朵才能理解他此刻的孤独和无奈,深化了词的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在春天里的病态心境和对远方的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南歌子

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纹如水玉肌凉,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江城子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城子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沉沉。谁道连理,能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