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一日三梳头,撮得根牢髻便休。

大抵是他肌骨好,不施红粉也风流。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宋代释法秀的《颂》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日常的梳妆细节,传达了对美的深刻理解。

首句“谁能一日三梳头”,以反问的形式引出话题,似乎在说,谁能在一天之内多次梳理头发?这既是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也暗含着对频繁修饰的反思。接下来,“撮得根牢髻便休”则描述了梳理头发的过程,强调了稳定和自然之美,暗示了不必过分装饰,简单而稳固的发型同样能展现个人的魅力。

“大抵是他肌骨好”一句转折,指出真正的美源自于内在的健康与自然,即“肌骨好”。这里的“肌骨”不仅指身体的健康状态,更包含了人的气质、精神风貌等内在品质。最后一句“不施红粉也风流”进一步强调,真正的美丽无需外在的修饰,自然的风采本身就足以吸引人,展现出一种朴素而深邃的美学观念。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探讨了美的本质与追求,倡导了一种回归自然、崇尚内在美的生活态度。它提醒人们,在追求外表光鲜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心的修养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哲学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6)

释法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四首(其一)

山僧不会巧说,大都应个时节。

相唤吃碗茶汤,亦无祖师妙诀。

禅人若也未相谙,踏著秤锤硬似铁。

形式: 偈颂 押[屑]韵

偈四首(其二)

秋云秋水,看山满目。这里明得,千足万足。

形式: 偈颂

偈四首(其三)

寒雨细,朔风高。吹沙走石,拔木鸣条。

形式: 偈颂

偈四首(其四)

少林九年冷坐,却被神光觑破。

如今玉石难分,祇得麻缠纸裹。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