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瓯楼

石上辞人赋,城高古郡楼。

能将天外意,写尽曲中愁。

湘瑟曾谁听,巴江祇自流。

倚栏吟月午,临下更迟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首句“石上辞人赋”,以“辞人”点明了诗人的身份,暗示其文采斐然,而“石上”则营造出一种古朴、坚韧的氛围,仿佛诗人的才情在岩石上得以永恒。接着,“城高古郡楼”一句,通过“城高”和“古郡楼”的描绘,不仅勾勒出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雄伟与沧桑。

“能将天外意,写尽曲中愁。”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诗人的思绪比作天际的云彩,将内心的忧愁比作曲中的旋律,表达了诗人情感的深邃与复杂。诗人似乎在说,他能够将那些难以言表的思绪和情感,通过文字或音乐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湘瑟曾谁听,巴江祇自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感慨。湘瑟,即湘妃竹制成的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常与湘水、湘妃等意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哀怨与思念。诗人问“湘瑟曾谁听”,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而“巴江祇自流”,则是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巴江之水独自流淌,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与哀愁。

最后,“倚栏吟月午,临下更迟留。”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倚靠栏杆,对着半空的月亮吟唱的情景。午夜时分,月光如水,诗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离去。这不仅是对诗人孤独心境的描绘,也是对诗人追求艺术至高境界的赞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内心世界,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74)

冯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龙门洞

古洞嵌岩活,青山气象浑。

应龙常隐处,流水不知源。

斗险双峰秀,凌虚古木尊。

怪藤寒覆坐,修竹尽当门。

混沌谁开凿,云烟自吐吞。

深盘通海脉,横透露天痕。

日影循崖腹,泉声绕石根。

江前尘不到,物外景常存。

避地仙踪迹,清人俗梦魂。

功名归未得,回首谢岩阍。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题灵溪寺

野寺无俗气,胜游方此回。

水清巴字近,僧慧锦屏来。

秋阁山要起,溪门竹引开。

尘踪不须扫,留恨寄苍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曲细道中

一溪流石色,万木耸山阴。

地僻有佳景,眼明劳寸心。

坠猿犹挂壁,惊鸟忽移林。

莫问去程远,行人方苦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巴州圣寿寺小阁

危阁已可爱,野僧仍见邀。

滩稀逢水静,城近觉山朝。

露发秋光润,风吹雨意销。

巴童不知我,孤兴在渔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