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溪王先生父八十

秋水满震泽,天然出芙蕖。

中心无雕琢,对此真起予。

旭日上东楹,照我白发梳。

发始黑如漆,已不任簿书。

竟作强项令,谁能藉阿誉。

彼茁者兰芽,秀发幸在渠。

甘以穷龃龉,而归老樵渔。

于今八十年,发白雪不如。

昨夜县帖下,宾詹有新除。

今晨府牒来,于星讲帷初。

顾此头上巾,重封廿年馀。

君恩东海波,岂止震泽潴。

愿为太平翁,长在泽边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年届八十的王先生的赞美与敬意。诗人通过描述秋水满溢的震泽、天然生长的荷花,以及旭日映照下的白发,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人物之德相融合,寓意着王先生如同荷花一般纯洁无瑕,即使面对岁月的侵蚀,依然保持着内心的纯净与坚韧。

“中心无雕琢,对此真起予”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王先生品德的赞赏,认为其内心纯真,不加任何雕饰,令人钦佩。接着,“旭日上东楹,照我白发梳”则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旭日喻指希望与光明,照亮了诗人内心的白发,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老人智慧的尊敬。

“发始黑如漆,已不任簿书”两句,通过对比年轻时的黑发与现在的白发,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王先生不再承担繁重公务的感慨。

“竟作强项令,谁能藉阿誉”则赞扬了王先生坚持原则、不畏权势的品格,即使在官场中遭遇不公,也能够坚守自我,不受他人赞誉的影响。

“彼茁者兰芽,秀发幸在渠”将王先生比作茁壮成长的兰花,不仅赞美了他的才华与成就,也寄寓了对其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甘以穷龃龉,而归老樵渔”则展现了王先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能够保持乐观态度,选择退隐山林,享受简单生活的智慧与勇气。

“于今八十年,发白雪不如”一句,强调了王先生历经八十个春秋,白发苍苍,但其精神与品质依旧如初,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最后,“昨夜县帖下,宾詹有新除。今晨府牒来,于星讲帷初。顾此头上巾,重封廿年馀。君恩东海波,岂止震泽潴。愿为太平翁,长在泽边居”几句,描绘了王先生即将接受新的任命,但内心却渴望回归平静的生活,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王先生一生的回顾与赞美,不仅展现了他对个人品德的坚守,也寄托了对社会和谐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240)

罗玘(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范长史之寿国封在保宁

九斿飐晴风,缀锦帱行殿。

从官密于云,子更目如电。蹑足附子语,吾视子成?。

王衣虽青青,王宫百千眷。

一一当染之,侵寻染将遍。

南池匊作盘,锦屏蹴为碾。

良工巧更疾,及一州九县。

吾当泚笔俟,急续东平传。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送蒋敬之甥归湘

人言湘中风,我未识见之。

撅土朝熝笋,泲麻夜燃脂。

笋绵纬成筐,脂光照缲丝。

蟆虾羞入馔,粔籹不堪炊。

屑麦仅蒸麸,酿秫甘歠醨。

弃馀入邻疆,贩驵权不訾。

岂其自知盈,耻与操赢奇。

渐涵入骨髓,耳目常途迷。

自非上供输,白首无别离。

百屋如处女,何能拥高赀。

子舅始我言,厥初咎之谁。

譬彼行为山,一篑请自兹。

顾子亦举举,雄飞不能雌。

一楫割甥舅,张弧射群疑。

曲踊吾甚武,柆骞掇胡荽。

岂能媚庭帏,泥泥儿女姿。

湘土善敏树,湘荼未如饴。

彼飞云中雁,乐以无絷维。

唇厚掩虞齿,薇肥活夷饥。

秋风片帆白,淡月照所思。

归语湘中人,吾言百世师。

形式: 古风

送胡大声考绩归严州

桐江亦澄渊,其下多鱼鱼。

善钓不钓鱼,所以鱼有馀。

鱼馀今尚钓,钓鱼乃真渔。

真渔亦无数,曾不登简书。

刺史行部时,善钓今有欤。

我考刺史最,所不贵栉梳。

刺史意在此,适会我言初。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环翠亭为门生吴廷亮父南坡作

白雾下赤壁,素月筛青林。

风露变草木,鱼鸟解晴阴。

蛟潭湛潏潏,鸥波去沉沉。

岛屿上下势,舟船来去心。

此亭对此景,一鹤与一琴。

琴音谐韶濩,鹤性甘萧森。

春浓十里竹,秋静万家砧。

象罔溟蒙合,云雷屯伏深。

主人葛天氏,不信有朝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