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价卿母李氏挽诗

孝岂天无报,慈如古所称。

百年得偕老,二子看同升。

未拜鸾回纸,先虚绣蹙藤。

他时颍考叔,清泪落君羹。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孝顺难道不是上天的回报,慈爱如同古人所赞扬的美德。
百年长久的生活能一起度过,两个孩子共同期待着家族的繁荣上升。
还未举行正式的婚礼,就预先准备了写有祝福的纸张和藤蔓刺绣的礼物。
将来或许会有像颖考叔那样的人,为你哭泣的泪水落在你的菜肴中。

注释

孝:孝顺。
岂:难道。
天:上天。
无报:没有回报。
慈:慈爱。
百年:长久的一生。
偕老:共同度过晚年。
二子:两个孩子。
同升:共同提升家族地位。
未拜:还未举行婚礼。
鸾回纸:写有祝福的纸张。
虚绣蹙藤:预先准备的刺绣礼物。
他时:将来。
清泪:清澈的泪水。
落君羹:落在你的菜肴中。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为悼念罗价卿的母亲李氏所作的挽诗。全诗通过对逝者生前品德和后人哀思的描绘,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情。

首句“孝岂天无报”指的是天地不仁,没有回报李氏的孝行,暗示了作者对逝者的崇敬与悲痛。接着,“慈如古所称”则是赞颂李氏的慈爱,如同古代所传颂的贤母。

“百年得偕老,二子看同升”表达了李氏一生得以伴随丈夫走过百年岁月,并目睹两个儿子都能成功成长,这是对她一生的肯定和赞美。

“未拜鸾回纸,先虚绣蹙藤”则描写作者在尚未正式祭拜之前,就已经感慨万分,以至于手中的纸笔都显得空洞无物,只好借用丝线去缠绕着藤蔓来排解心中的哀思。

最后,“他时颍考叔,清泪落君羹”中,“他时颍考叔”可能指的是李氏生前对待亲人和邻里之善行,而“清泪落君羹”则是作者在回忆这些美好时光的同时,不禁涌出清澈的泪水,哀悼不尽。

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杨万里的文学才华,同时也反映出了宋代文人对逝者深情厚谊的哀思之美。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苦吟

蚁无秋衣雁有裘,霜天谋食各自愁。

雁声寒死叫不歇,蚁膝冻僵行复休。

先生苦吟日色晚,老铃来催吃朝饭。

小儿诵书呼不来,案头冷却黄齑面。

形式: 古风

英石铺道中

一路石山春更绿,见骨也无斤许肉。

一峰过了一峰来,病眼将迎看不足。

先生尽日行石间,恰如蚁子缘假山。

穿云渡水千万曲,此身元不离岩峦。

莫嫌宿处破茅屋,四方八面森冰玉。

孤峰高绝连峰低,圜者如廪尖如锥。

苍然秀色借不得,春风领入玉东西。

英州那得许多石,误入天公假山国。

形式: 古风

视旱憩镜田店

走檄堪频捧,严程敢少徐。

虽晴恐非久,犹热未全无。

憩息翻增倦,驰驱减壮图。

诗成兼利害,失闷得清臞。

形式: 五言律诗

试毗陵周寿墨池样笔

旧来鸡距说宣城,近来墨池说毗陵。

不知阿谁喜柔懦,毛颖只今泥样软。

笔头政要挽千钧,渠自无力随人转。

兔尖如针利如锥,方能幻出抉石猊。

少年免冠已秃鬓,老去种种将奚为。

就中周寿差可意,锐头将军殊解事。

铦锋不用洮州砺,刚肠颇学汲都尉。

先生焚香坐明窗,中书奋髯猬毛张。

愿翻墨汁诗战场,先生一挥十万行。

梅花微笑看在旁,吾诗虽非云锦章,中有梅花玉雪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