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寄澹归上人》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宗修行的意境与诗人对高僧的敬仰之情。
首联“谏草重焚入绀园,昙花初发掩黄门”,以“谏草”象征诗人内心的忠言与坚持,“绀园”则为佛教圣地,暗示诗人虽遭贬谪,仍心向佛法。“昙花初发掩黄门”则以昙花短暂而绚烂的生命比喻佛法的珍贵与短暂,同时也隐喻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越。
颔联“何能容易谈天下,祇学阿难白世尊”,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大事的深刻思考,认为谈论天下并非易事,需要像阿难尊者一样深入理解佛法,以智慧洞察世间万象,体现了诗人对佛法深邃哲理的追求。
颈联“南海潮音通瀑布,西泠花雨接风幡”,运用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将佛法的教义与自然界的美好融为一体,南海潮音象征着佛法的深远与广阔,瀑布则是力量与纯净的象征;西泠花雨则寓指佛法的滋润与生命的绽放,风幡则代表了佛法的指引与启示,整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灵净化的氛围。
尾联“二樵青翠堪相问,明月依依九逝魂”,以“二樵”(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为引,借以表达诗人对高僧的敬仰与渴望交流的心愿,同时“明月依依九逝魂”则寓意诗人对高僧的怀念与对佛法永恒真理的追求,暗含着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禅宗修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高僧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与对自然美的赞美,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