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毕仲游所作,名为《读子思诗二首(其一)》。毕仲游通过对子思诗集的阅读,表达了对子思作品深刻情感的理解与共鸣。诗中以“子思诗二百,开卷泪沾衣”开篇,直接点明了子思诗歌的丰富情感和强烈感染力,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初读时的震撼与感动。
接下来,“今世识者少,古人能亦稀”两句,揭示了子思诗歌在当代的影响力有限,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其深意的人不多,同时也暗含了对古人创作才能的赞叹。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时代变迁对文学作品传播的影响,也体现了诗人对子思作品价值的肯定。
“当年出咳唾,此日成珠玑”则进一步赞美了子思诗歌的精炼与珍贵。这里将子思的创作比喻为“咳唾”,看似不经意间流露,却如同珍珠般闪耀,寓意着子思诗歌虽出自平凡,但其内涵却极为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谁怜盛名后,妻子贫无衣”一句,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子思在名声与生活之间矛盾的感慨。这不仅是对子思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是对那些才华横溢却生活困顿的文人境遇的普遍关注。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子思个人遭遇的深切同情,也引发了对社会公正与文化价值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毕仲游的视角,深情地探讨了子思诗歌的艺术魅力、时代局限以及创作者的个人命运,展现了对中国古代文学深刻而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