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菩萨蛮系列之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夜独处时的心境和情感体验。
"短船谁泊蒹葭渚" 一句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水乡画面,蒹葭渚是水边的植物,这里用来形容一艘小船停靠在这样的环境中,给人一种宁静与孤独感。
"夜深远火明渔浦" 则描写了夜晚时分,远处渔浦(渔家所在的溪流)传来了火光。这个画面不仅展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更暗示着诗人内心对于温暖与生活的向往。
"却忆槿花篱" 中的“槿花篱”指的是用野蔷薇(一种带刺的灌木)编织成的小围栏,这里提及它很可能是因为它给诗人带来了某种回忆或情感的触动。
"春声穿竹溪" 描述了春天的声音通过竹林和溪流传递,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竹溪的自然景象与前文中夜晚的宁静形成对比,增添了一份生动活泼的气息。
"云山如昨好"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不变的眷恋之情。云山代表着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而“如昨”则透露出时间流逝,美好的东西依旧让人怀念。
"人自垂垂老" 直白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这个句子传达出对于生命短暂、人老珠黄的感慨。
"心事有谁知" 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一种深藏于心的秘密与孤独,只能由自己体会,旁人难以理解。
最后一句 "月明霜满枝" 则是在描绘一个清冷的夜晚景象。明亮的月光之下,树枝上布满了霜(轻薄的冰冻),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凄清与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夜独处时的孤独感、生命无常的忧虑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