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汪水云诗卷

万里归来旧布衣,笳声不断转桐丝。

十年秋入肩吾鬓,四海人传云叟诗。

窖里雪毡魂些短,江南月砌梦归迟。

白头惆怅相逢晚,况是人间落叶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远游万里归来仍是布衣,胡笳声中不断流转着丝竹旋律。
十年岁月已逝,双鬓添秋色,四海之人皆知我云叟的诗篇。
在窖藏的记忆中,雪毡般的往事短暂而清晰,江南月光下的梦境总是难以醒来。
白发苍苍的我感叹相逢太迟,更何况正值人间落叶的季节。

注释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归来:返回家乡。
旧布衣:指朴素的衣物,象征回归平凡生活。
笳声:胡笳声,古代北方乐器的声音。
桐丝:可能指弦乐器的琴弦,也可能代指音乐。
十年:表示时间长久。
肩吾鬓:借指诗人自己,肩吾是古人名,这里代指自己。
云叟:诗人自号或别称,意为年老如云。
诗:指诗人的创作。
窖里:暗指记忆深处。
雪毡:比喻过去的回忆,像雪地上的痕迹。
魂些短:形容回忆短暂而深刻。
江南月砌:江南的月夜,象征远方或美好的想象。
梦归迟:梦中回乡的渴望迟迟不能实现。
白头:指年老。
惆怅:忧郁、伤感。
相逢晚:相遇得太迟。
落叶时:秋天落叶的时节,象征衰老和凋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彭淼对汪水云诗卷的题跋,通过个人的感受和联想,展现了对汪水云诗歌艺术的赞赏以及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万里归来旧布衣”,描绘了汪水云长途跋涉后的朴素形象,可能暗指其淡泊名利的品格。次句“笳声不断转桐丝”,以乐声比喻诗卷中的诗意流淌,如同胡笳声在桐木琴弦上回荡。

“十年秋入肩吾鬓”表达了诗人感叹岁月如梭,自己已届中年,汪水云的诗才却依然如故,令人敬佩。“四海人传云叟诗”,“云叟”是对汪水云的雅称,意味着他的诗名远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窖里雪毡魂些短”运用了奇特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种凄冷的意境,暗示汪水云的诗作虽短小精悍,却情感深沉。“江南月砌梦归迟”,进一步描绘出诗人沉浸在汪水云诗的世界中,不愿轻易醒来。

结尾两句“白头惆怅相逢晚,况是人间落叶时”,诗人感叹与汪水云的相遇太迟,又正值秋季落叶,更添一丝人生无常的悲凉。整首诗以个人经历和感受为线索,通过对汪水云诗卷的评点,展现出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1)

彭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羯鼓绦

长安宫阙半蓬蒿,尘暗红梁羯鼓绦。

惟有水天明月夜,一条空碧见秋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六龙极北瞻明主,三凤河东愧腐儒。

形式: 押[虞]韵

凤凰台上忆吹箫.秦淮夜月

劝客新楼,鸣筝上酒,夜凉人爱秋深。

何似过、赏心佳处,依约湖阴。

东望寒光缥缈,烟水阔、短笛销沈。

阑干近,胜时种柳,清到如今。

凌波又成误约,自佩环飞去,暗想遗音。

重省江城倦客,醉拥秋衾。

谁家一掬红泪,孤雁远、湿逗罗襟。

石城晓,数声又递寒砧。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押[侵]韵

兰陵王.渭城朝雨

章台路。西出重城几步。

秦楼晓、花气未明,一霎空濛洗高树。行人半倚户。

飞去黄鹂自语。

秋千小,不系柳条,惟有轻阴约飞絮。钿车暗相遇。

早拂拭红巾,初放鹦鹉。闻歌犹是淋铃处。

掩面鸣筝,倚垆呼酒,东风重记旧眉妩。

报伊共歌舞。西去。屡回顾。渐客舍荒凉,嘶马先驻。

玉关万里知何许。但倦拥荒泽,瓜洲难渡。

将军垂老,望故国,夜寒苦。

形式: 词牌: 兰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