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秦淮夜月

劝客新楼,鸣筝上酒,夜凉人爱秋深。

何似过、赏心佳处,依约湖阴。

东望寒光缥缈,烟水阔、短笛销沈。

阑干近,胜时种柳,清到如今。

凌波又成误约,自佩环飞去,暗想遗音。

重省江城倦客,醉拥秋衾。

谁家一掬红泪,孤雁远、湿逗罗襟。

石城晓,数声又递寒砧。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押[侵]韵

翻译

在新建的楼阁中劝客,弹筝配酒,夜晚凉意渐浓,人们更喜爱这深秋的季节。
哪里比得过,在那令人心情愉快的地方,湖边景色宜人。
向东望去,远处的寒光若隐若现,烟雾浩渺的水面,只有短笛声渐渐消逝。
靠近栏杆,这里曾是最好的种柳之地,那份清静至今仍留存。
再次想起那次凌波之约,我独自佩戴着玉环离去,暗自回味那已逝的琴音。
回忆起江城中的疲倦旅人,醉眠在秋日的被褥中。
是谁家女子的一滴红泪,孤雁远飞,泪水打湿了她的衣襟。
拂晓时分,石城传来阵阵寒砧声。

注释

新楼:新建的楼阁。
鸣筝:弹奏筝乐。
夜凉:夜晚的凉意。
赏心佳处:令人愉快的地方。
湖阴:湖边阴凉处。
寒光:寒冷的光线。
短笛:简短悠扬的笛声。
阑干:栏杆。
佩环:佩戴的玉环。
红泪:女子的眼泪。
寒砧:秋天的捣衣声。

鉴赏

这首词以"劝客新楼,鸣筝上酒"起笔,描绘出夜晚宴饮的场景,筝声悠扬,酒香四溢,营造出一种秋意浓厚的氛围。词人借景抒怀,将湖阴赏心之地与眼前的新楼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美景的向往和留恋。

"东望寒光缥缈,烟水阔、短笛销沈",词人眺望远方,只见湖面烟波浩渺,远处的笛声渐行渐远,增添了寂寥之感。接下来,他感叹栏杆边的柳树虽已老去,但依然保持着清雅,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凌波又成误约,自佩环飞去,暗想遗音",词人回忆起过去的约定,似有失落之情,佩环之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暗示着逝去的美好时光。他想象自己如倦客般在江城中沉醉,秋夜的寒衾更添几分凄凉。

"谁家一掬红泪,孤雁远、湿逗罗襟",此处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孤雁哀鸣、泪水打湿衣襟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最后,词以"石城晓,数声又递寒砧"收尾,清晨的寒砧声再次唤起他对往昔的思念,凄冷的气氛贯穿始终。

总的来说,彭履道的《凤凰台上忆吹箫·秦淮夜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秦淮河畔的秋夜景色,以及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实中的孤寂感受。

收录诗词(3)

彭履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兰陵王.渭城朝雨

章台路。西出重城几步。

秦楼晓、花气未明,一霎空濛洗高树。行人半倚户。

飞去黄鹂自语。

秋千小,不系柳条,惟有轻阴约飞絮。钿车暗相遇。

早拂拭红巾,初放鹦鹉。闻歌犹是淋铃处。

掩面鸣筝,倚垆呼酒,东风重记旧眉妩。

报伊共歌舞。西去。屡回顾。渐客舍荒凉,嘶马先驻。

玉关万里知何许。但倦拥荒泽,瓜洲难渡。

将军垂老,望故国,夜寒苦。

形式: 词牌: 兰陵王

疏影.庐山瀑布

银云缥缈。正石梁倒挂,飞下晴昊。

早挽悬河,高泻鲸宫,洪声百步低小。

分明仙仗崆峒过,又化作,归帆杳杳。

倚参差,翠影红霞,远落明湖残照。曾共呼龙夭矫。

几回过月下,先种瑶草。

九叠屏风,青鸟冥冥,更约谪仙重到。

昨梦骑黄鹄,飞不去、和天也笑。

等恁时、秋夜携琴,已落洞天霜晓。

形式: 词牌: 疏影

真人(其一)

白云深处是仙家,清壁飞来瀑布斜。

采药不知归路晚,洞门开遍碧桃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双溪亭

雨过画桥跨螮蝀,月明玉塔卧晴澜。

景全堪作吾乡冠,还有沈碑客未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