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即事二首(其二)

贺兰山便是戎疆,此去萧关路几荒。

无限城池非汉界,几多人物在胡乡。

诸侯持节望吾土,男子生身负我唐。

回望风光成异域,谁能献计复河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贺兰山就是边防线,这条路通往萧关,显得多么荒凉。
无数的城池不属于汉朝领土,有多少人在这里过着胡人的生活。
各地诸侯手握符节遥望我们的土地,男儿们出生便背负着大唐的荣光。
回首望去,风景已成异国他乡,谁又能出谋划策收复失地河湟呢?

注释

贺兰山:指代边关要塞。
萧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荒:荒芜,无人烟。
城池:城市或城堡。
汉界:汉朝的领土范围。
胡乡:胡人的居住地,这里可能指外族地区。
诸侯:古代分封的各国君主。
吾土:我们的土地,指唐朝疆域。
负:承担,肩负。
风光:景色。
异域:不同的地方,这里指被外族占领的地区。
河湟:古代地区名,包括黄河和湟水流域,后被吐蕃占据。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疆景象和表达怀念之情的诗句。开篇“贺兰山便是戎疆, 此去萧关路几荒”两句,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描述,营造出一幅边塞荒凉的画面。“无限城池非汉界, 几多人物在胡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境地区广阔而又与中原文化差异的感慨。

“诸侯持节望吾土, 男子生身负我唐”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唐朝忠诚的情怀,以及作为士兵守卫边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回望风光成异域, 谁能献计复河湟”则是诗人在面对异族地区时,表达了一种对失地重返的无奈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文化认同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于失去疆土的悲哀。语言简洁有力,意境遒劲,是一篇富含深邃情感的边塞之作。

收录诗词(80)

顾非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会中赋得新年

万古如昨日,一年加一晨。

暗生无限事,潜老几多人。

归路旧侣尽,故乡回雁新。

那堪独惆怅,犹是白衣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关试后嘉会里闻蝉感怀呈主司

昔闻惊节换,常抱异乡愁。

今听当命遂,方欢上国游。

吟才依树午,风已报庭秋。

并觉声声好,怀恩忽泪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

此名谁不得,人贺至公难。

素业承家了,离筵去国欢。

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

旧隐茅峰下,松根石上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早秋雨夕

贫居常寂寞,况复是秋天。

黄叶如霜后,清风似水边。

中宵疑有雁,当夕暂无蝉。

就枕终难寐,残灯灭又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