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

此名谁不得,人贺至公难。

素业承家了,离筵去国欢。

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

旧隐茅峰下,松根石上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谁能不称赞他的名声,人们都祝贺他公正无私难以企及。
他清白的家风继承完毕,即将离开宴席去往他国,心中充满离别之愁。
傍晚天空中大雁南飞消失,清晨渡口潮水退去,寒意袭人。
他旧时的隐居之地在茅峰之下,松树根深深扎在石头上盘绕。

注释

此名:他的名声。
谁不得:无人不称赞。
至公:极公正无私。
难:难以企及。
素业:清白的家风。
承家了:继承完毕。
离筵:离别宴席。
去国:前往他国。
暮天:傍晚天空。
行雁:大雁。
晓渡:清晨渡口。
落潮寒:退潮时的寒冷。
旧隐:旧时隐居地。
茅峰下:在茅峰之下。
松根:松树根部。
石上盘:石头上盘绕。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得意忘返的士人,在朋友的送别下,准备回到远离尘世的茅山隐居之地。其中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超脱与豁达。

“此名谁不得,人贺至公难。” 表明诗人已获得了一定的名声,而这种成就在当时社会中是值得赞颂和尊敬的。但“至公”一词,又隐含着一种高洁和清净,不为世俗所染的境界。

“素业承家了,离筵去国欢。” “素业”指的是纯洁的事业或生活,“承家”则是延续家族的美德。诗人似乎在告别一段繁华的宴席,离开了国家的喧嚣,心中充满了喜悦。

“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自然景象,夕阳下的大雁纵横飞翔,清晨之际渡过河流,感受到的是一种孤寂与冷清。这里,“暮天”和“晓渡”构成了时间的对比,而“行雁断”和“落潮寒”则是空间上的对应,营造出一种空旷与寂寞的氛围。

“旧隐茅峰下,松根石上盘。” “旧隐”意味着诗人曾经在茅山有过一段隐居的生活,而现在又将重返这个地方。茅山作为自然的避世之地,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这里,“茅峰”、“松根”、“石上盘”三者交织,勾勒出一个宁静、孤独而又坚韧不拔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心境。这种境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颇具代表性,是一种追求精神自由与洁净的人生理想。

收录诗词(80)

顾非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早秋雨夕

贫居常寂寞,况复是秋天。

黄叶如霜后,清风似水边。

中宵疑有雁,当夕暂无蝉。

就枕终难寐,残灯灭又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行经褒城寄兴元姚从事

往岁客龟城,同时听鹿鸣。

君兼莲幕贵,我得桂枝荣。

栈阁危初尽,褒川路忽平。

心期一壶酒,静话别离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武宗挽歌词二首(其一)

睿略皇威远,英风帝业开。

竹林方受位,薤露忽兴哀。

静塞妖星落,和戎贵主回。

龙髯不可附,空见望仙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武宗挽歌词二首(其二)

苍生期渐泰,皇道欲中兴。

国用销灵像,农功复冗僧。

冕旒辞北阙,歌舞怨西陵。

惟有金茎石,长宵对玉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