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鲜于侁所作,名为《九诵·微子》。诗中通过对古代圣贤人物的颂扬,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君主和治国安邦之道的向往。
开篇“肇公孙之璇源兮玄鸟降而生商”两句,直接点出了商朝的起源,即传说中的玄鸟降世生商。紧接着,“并禹稷之圣贤兮实惟桓拨之王”进一步强调了商汤、夏禹和周文王等古代圣主的英明。
“历妫姒之世数兮道日跻于武汤”,则叙述了从夏朝末代君主妫己(夏桀)到商汤的历史过程,暗示着夏朝的衰落和商朝的兴起。其中,“道日跻于武汤”表明了商汤的功业日渐昌盛。
“始伐罪于仇饷兮人怨咨而徯来”,诗人通过对商汤伐灭夏桀的正义之举,强调了其开创新朝的伟大历史作用。这里,“仇饷”指的是夏桀,而“人怨咨而徯来”则表达了当时民众对于夏桀暴政的不满和对商汤的拥戴。
接下来的“顾宽仁之宜民兮天俾式于九围”,则描绘了一位理想君主应有的品质,即宽仁爱民,得到上天的赞同和庇佑。这里,“九围”可能象征着广大的国土。
在“谅除残而代虐兮犹云德之有惭”的句子中,诗人表达了对古圣贤之道的敬仰,即他们能够革除旧弊,停止暴政,而代之以仁义,这些都是值得后世效仿并感怀的美德。
“赖燕翼于孙谋兮治克举于三宗”两句,诗人赞颂了微子等人的智慧和策略,以及他们在恢复商朝秩序、实现国家安定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其中,“三宗”可能指的是商朝的核心族群。
“老成不怨于不以兮隐处不伤于厄穷”,则表达了微子等人在被迫流亡后,依然保持着高尚品德,不因个人遭遇而生恨意,且能够在逆境中保持清白。
“世四十有六而下衰兮岂天命之将隳”两句,诗人感慨地提到了商朝的衰落,可能暗示着历史的轮回和天命的不可抗拒。
紧接着,“寔遭家之不嗣兮顾丽色之惟微”,则是对已经失去继承人的王室感到悲哀,同时也在感叹昔日繁华如今只剩下微弱的光辉。
“念社稷之颠倾兮七庙无所凭依”,诗人表达了对于国家动荡不安和宗庙失去依托的忧虑。这里,“社稷”指的是国家的根本,意味着农业和祭祀;“七庙”则是古代帝王的祖先庙宇。
最后,“帝眷在于有周兮抱祭器而焉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西周文明的一种怀念之情,希望能够回到那个被神圣化的时代。其中,“有周”指的是西周时期,而“祭器”象征着古代宗教礼仪和国家政权的合一。
整首诗通过对微子等人的颂扬,以及对商朝兴衰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理想君主与治国之道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