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迹

遁迹知安住,沾襟欲奈何。

朝廷犹礼乐,郡邑忍干戈。

华马凭谁问,胡尘自此多。

因思汉明帝,中夜忆廉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深知隐居的安宁,泪水沾湿衣襟又能如何。
尽管朝廷仍有礼乐氛围,但地方却忍受着战乱的痛苦。
骏马无人照料,胡尘纷飞渐成常态。
我不禁想起汉明帝,深夜里怀念廉颇这样的名将。

注释

遁迹:隐居。
安住:安宁。
沾襟:泪水沾湿衣襟。
奈何:怎么办。
朝廷:中央政府。
犹:仍然。
礼乐:礼仪音乐,代指和平。
干戈:战争。
华马:骏马。
胡尘:胡人带来的战乱尘埃。
自此:从此。
汉明帝:东汉时期的皇帝。
中夜:深夜。
忆:怀念。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逃离世俗纷扰,寻求心灵安宁的境界。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无奈,同时又不得不面对战争带来的苦难。

"遁迹知安住,沾襟欲奈何"这两句通过隐居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但这种选择又让诗人感到痛苦和矛盾,因为他无法割舍对外界的关怀。"朝廷犹礼乐,郡邑忍干戈"则形象地描绘了统治者们在享受着节庆与音乐的同时,地方却不得不承受战争带来的痛苦。

"华马凭谁问,胡尘自此多"这两句表现了对历史沧桑和外来侵略的感慨。"因思汉明帝,中夜忆廉颇"则是诗人在深夜里回想起历史上的英杰,如汉明帝和廉颇,用以表达自己的怀旧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塞外

塞外偷儿塞内兵,圣君宵旰望升平。

碧幢未作朝廷计,白梃犹驱妇女行。

可使禦戎无上策,只应忧国是虚声。

汉王第宅秦田土,今日将军已自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感旧

剑佩孙弘阁,戈鋋太尉营。

重言虚有位,孤立竟无成。

丘陇笳箫咽,池台岁月平。

此恩何以报,归处是柴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感别元帅尚父

玉函瑶检下台司,记得当时捧领时。

半壁龙蛇蟠造化,满筐山岳动神祇。

疲牛舐犊心犹切,阴鹤鸣雏力已衰。

稚子不才身抱疾,日窥贞迹泪双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感怀

石径松轩亦自由,谩随浮世逐飘流。

驽骀路结前程恨,蟋蟀床生半夜秋。

掩耳恶闻宫妾语,低颜须向路人羞。

虽教小事相催逼,未到青云拟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