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游莫愁湖,并展徐中山、曾文正遗像,湖上有王壬秋丈楹帖,辨莫愁非妓,与鄙见正同,词中因并申此意

想当年、是何玉貌,今日问名犹艳。

早赢过无愁,六代四纪,明皇不算。

蒋妹第三,桃家行二,住处都非远。

到春时相约湔裙,只怕鸳边月底,影儿还见。

却因甚一双太傅,苦要前来厮占。

闻道西湖,一双少保,有小青为伴。

信千秋胜地,英雄儿女分半。

此水冰清,其人可想,休当秦淮看。

笑南朝宫井,胭脂辱痕难浣。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莫愁湖为背景,通过描绘莫愁湖的历史传说和文化内涵,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湖上景致的独特见解。诗人首先赞叹莫愁湖昔日的美丽,提及历史上的人物如明皇和蒋妹、桃家女子,暗示了湖畔的传奇色彩。接着,他提到西湖和秦淮河的比较,认为莫愁湖更显清雅,不应被误认为秦淮河那样的烟花之地。

诗人特别提到了徐中山和曾文正两位历史人物,他们的遗像在湖边展示,这引发了诗人对英雄儿女的感慨,认为莫愁湖也是英雄们留下的胜地。最后,他以南朝宫井的胭脂遗迹作比,强调莫愁湖的纯洁,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尊重和对传统美德的推崇。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通过对莫愁湖的描绘,寓含了对历史、文化和英雄的敬仰,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历史情怀。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八六子.秦淮雪后,一碧成冰,万影都销,凄然赋此

扫微波。泪华冰透,脂痕雪艳消磨。

记一绿流云不断,万红行雨曾过,影儿有么。

官河残粉犹多。葬玉浑教成冢,销金莫更名锅。

懒重问、画船如燕,茜衫如蝶,而今不许,私留月住,谁能暗把春窝。

奈愁何。青溪夜闻鬼歌。

形式: 押[歌]韵

木兰花慢.题莫愁湖

指垂杨影里,曾住过,六朝人。

奈艳极生愁,琼花过斧,玉树供薪。朱门。

已无双燕,让寻常百姓玳梁存。

红藕鸳鸯消夏,碧桃蝴蝶嬉春。香魂。水为传真。

化一朵,石城云。算只有当年,破瓜时候,略皱眉痕。

湖名。未同西子,笑伊家常对若耶颦。

闻道年年风月,管租更有王孙。

形式:

蝶恋花.翠微亭

绝顶天风闻粥鼓。红笠青鞋,小伴枯禅住。

万点愁来如密雨。和鸦飞满无人处。

六代离宫留寸础。玉砌雕阑,付与东流去。

二水三山都易主。斜阳尚恋前朝树。

形式:

六州歌头.金陵吊古

金陵雪后,来访帝王家。龙和虎,莺和燕,豕和蛇。

剩栖鸦。

此日经行处,白门市,青溪埭,红板路,乌衣巷,寂无哗。

欲问秦淮,旧院烟笼水,水更笼沙。

甚当年商女,沦落也天涯。一曲琵琶,后庭花。

念陵十一,楼十四,阑十二,暮云遮。

鹦鹉墓,麒麟冢,草交加。树槎牙。

废苑都栽菜,新编出,竹篱笆。

儿女泪,英雄血,尚留些。

不解长江何意,浑淘尽、六代繁华。

但凭高希望,斜日大如瓜。吹起寒笳。

形式: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