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元诚赴临漳主簿(其一)

谁说乡先进,能无沈隐侯。

青衫今适越,白发竟依刘。

道固为名累,人当与命谋。

三台行渐近,且勿问归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谁说在乡间就能出类拔萃,难道就没有像沈隐侯那样的人物?
如今我身着青衫前往越地,满头白发却只能追随刘姓之人。
追求名利本就束缚人生,人应当顺应天命去规划生活。
接近理想的仕途之路越来越近,暂且不要急于询问回家的船只。

注释

谁:疑问词,指代某个人。
沈隐侯:历史人物,可能指有贤能但未被重用的人。
青衫:古代官员低级的服装,这里指诗人自己。
越:古国名,今浙江一带。
刘:这里可能泛指有权势的人。
道:道路,也指仕途。
名累:名声的牵累,指追求名利带来的困扰。
命谋:命运的安排,指顺应天命。
三台:古代星宿名,象征高官显位。
归舟:回家的船,比喻归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送给友人沈元诚的一首送别诗。诗人以"谁说乡先进"开篇,表达了对沈元诚出仕地方的肯定,暗示他虽出身乡野,但才华出众,有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能无沈隐侯"则借用了历史典故,期望沈元诚能像汉代的隐士沈约一样,最终获得显赫的地位。

接下来的两句"青衫今适越,白发竟依刘"描绘了沈元诚即将远赴临漳任职,尽管年事已高,但仍决定追随命运的安排。"道固为名累"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名利可能带来的困扰的深思,认为沈元诚应该更加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心的平静,而不是仅仅为了名声。

最后两句"三台行渐近,且勿问归舟"寓意沈元诚的仕途之路即将接近巅峰,鼓励他专注于当前的职责,不必过于担忧未来的归途,暗示了对友人的期许和祝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激励,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了陈傅良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515)

陈傅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沈元诚赴临漳主簿(其二)

终藏怀未已,欲去事多违。

士友方推毂,乡邻但挽衣。

冥鸿寒汲汲,霜菊晚晖晖。

何限春蜚动,君看果是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沈帅

甘盘梦不入高宗,四皓莫知其所终。

傅野有人能论学,汉庭无事可言功。

行藏于此尝成趣,谈笑从今得退公。

分付诸儿理民社,宜休堂上听松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辛卿幼安帅闽

长才自昔恨平时,三入修门两鬓丝。

瓮下可能长夜饮,花间却学晚唐词。

潸然北顾关河水,简在西清日月迟。

乘雁双凫沧海上,与君从此恐差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陈持中赴四明节推二首(其二)

前修恨不为同姓,更有跫然喜似人。

岁晏得君颜面好,天涯从此尺书频。

政须有力同扶世,业已将名自绊身。

它日云台勋绩上,南阳应记旧比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