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尽锄芳草春应怪,初种黄花秋未知。
花外种松松外竹,渐无蝴蝶到东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毛滂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在家中种植花草时的心境和感受。首句“尽锄芳草春应怪”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生长的顺应和对抗两种情感交织的情状,既有对春天生机的欣赏,也有对其过度繁盛可能带来的困扰。
次句“初种黄花秋未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和等待。这里的“黄花”很可能指的是菊花,既有可能是因为时节尚早而不知秋天是否能开花,也可能是在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第三句“花外种松松外竹”描绘了诗人在园中进行的种植活动,以及他对于自然环境的布置和规划。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末句“渐无蝴蝶到东篱”则透露出一种孤寂与静谧的情境,原本应有蝴蝶飞舞的场景现在却变得冷清,可能是因为时节已深或其他原因,这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观察。
整首诗通过对家园中花草树木生长的描述,以及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自在家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不详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更作天随求枸杞,试从子美觅黄精。
但知一饱轻方丈,不为秋毫要眼明。
薄命何须问大来,时时废卷秖孤咍。
故园松竹空荒径,可胜渊明一赋催。
水畔山前蹭蹬身,三年鱼鸟许为邻。
临当解组槐阴下,更看酴醾一夜春。
按书使者过萧閒,但恐韦编有蠹干。
岂识郝公藏万卷,平生检校费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