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阴壑鸣松籁,空岩响石泉。
此声并此意,谁得寄徽弦。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清幽的自然景象与琴声的和谐共鸣。首句“阴壑鸣松籁”,描绘了山谷中松林间的风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充满了宁静与神秘。接着,“空岩响石泉”一句,将视线转向岩石与泉水,泉水在空旷的岩石间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与前一句的松籁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空灵而纯净的氛围。
“此声并此意,谁得寄徽弦。”这两句则升华了主题,将自然界的美妙声音与琴声联系起来,暗示着通过音乐可以传达和表达这些自然之美和深邃之意。这里的“徽弦”指的是古琴上的弦,象征着音乐的媒介。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认为音乐能够超越语言和物质的限制,直接触及人心,传达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和谐、静谧之美的追求和向往。它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声音之美,也表达了通过艺术形式——如音乐——来连接人与自然、心灵与宇宙的哲学思考。
不详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纵横连井地,明暗列星图。
两角触蛮战,一家瓜葛无。
带牛移汉俗,匣刃出酆城。
安得治复古,器农不器兵。
小炷博山鼎,半残心字灰。
游蜂何处客,应为百花来。
人多愁水厄,若个有诗情。
灵草还知我,平生事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