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与耶回两教徒论人生》由清末近现代初的巨赞所作,以深邃的哲思探讨了人生、道德与宗教的议题。诗中以“至理原非二”开篇,提出真理并非对立而是统一的观点,接着通过“横分疵与醇”引出对善恶、美丑的辨析,暗示了道德评价的相对性和复杂性。
“物心谁造作,善恶漫陶钧”两句,进一步深入探讨了道德标准的来源和影响,提出善恶观念并非由外在强加,而是人心自我塑造的结果,暗含着对人性本善的思考。
“天国知何处,人间故有春”则将话题转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态度,表达了即使在世俗的困苦中也能发现美好与希望的乐观精神。
最后,“辞家为表法,上帝亦孤身”以个人的牺牲与追求真理的坚定态度收尾,既是对宗教信仰者为信仰而舍弃家庭的崇高行为的赞美,也隐含了对孤独追求真理者的同情与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性、道德、宗教的独到见解,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洞察和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