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上蓝晋禅师

泐潭月公晦,其禅妙诸方。

传之晋伯明,独步入豫章。

一登上蓝座,日月迥辉光。

问法瞻丈室,方广不可量。

人人得甘露,灌顶心清凉。

又通世俗书,落笔皆文章。

众鸟难悉名,卓然唯凤凰。

羽仪下云霄,五色在山冈。

先帝昔临御,京城开宝坊。

明诏求法才,众老争低昂。

惟师不妄念,安之如太行。

乃知北远师,驾幸不下床。

所传信匪讹,千载两相望。

篁竹架清风,乔松裛寒霜。

回心剃须发,永愿陪翱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赠上蓝晋禅师》由宋代诗人郭祥正创作,通过对晋禅师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深的禅学修为与非凡的人格魅力。

首句“泐潭月公晦,其禅妙诸方”以“泐潭月”为背景,暗示禅师修行之地的静谧与神秘,同时点出禅师的禅学成就超越四方。接下来,“传之晋伯明,独步入豫章”描述了禅师的传承与独自行走的坚定,展现其独特的修行之路。

“一登上蓝座,日月迥辉光”一句,以“蓝座”象征禅师的高坐,日月辉光比喻其智慧光芒照耀四方。接着,“问法瞻丈室,方广不可量”描绘了禅师在丈室中传授佛法,其知识的广度难以衡量,体现了其深厚的学识与教诲的力量。

“人人得甘露,灌顶心清凉”形象地表达了禅师的教诲如同甘露,滋润人心,使人内心清凉,获得精神上的解脱。紧接着,“又通世俗书,落笔皆文章”则说明禅师不仅精通佛法,还擅长文学,文采斐然。

“众鸟难悉名,卓然唯凤凰”通过将禅师比作凤凰,强调其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卓越地位。而“羽仪下云霄,五色在山冈”进一步描绘了禅师如同飞翔于云端的凤凰,其光辉与色彩令人赞叹。

“先帝昔临御,京城开宝坊”提到禅师受到先帝的重视,在京城开设宝坊,表明其社会地位与影响力。接着,“明诏求法才,众老争低昂”描述了禅师因其法才而受到推崇,众多长老争相表达敬意。

“惟师不妄念,安之如太行”赞扬禅师心无旁骛,内心平静如太行山,展现出其内心的坚定与宁静。最后,“所传信匪讹,千载两相望”表达了对禅师传承的信仰与敬仰,希望其教诲能跨越千年,永远流传。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赞美了晋禅师的禅学修为、人格魅力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展现了其在佛教界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望庐山怀陶渊明

羌庐初在望,复忆柴桑翁。

醉来卧磐石,闷默天地通。

不入惠远社,自弹无弦桐。

悠悠出谷云,漠漠栖林风。

傍岩片月白,落磴寒泉洪。

此意非眺听,遥知与君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追和韦应物庐山西涧瀑布下作

徘徊西涧下,听泉濯烦襟。

烦襟遂萧爽,妙音非世音。

不知岐路绝,贪玩烟萝深。

斧斤未尝入,高材自成林。

鹤鸣岂有怨,云去本无心。

寥寥陵涧寂,古意难追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宿栖贤寺

遥怜李太白,吟望瀑布水。

不知三峡流,翠洒虚烟里。

雄声雷雨骤,远响松风靡。

谁留千丈虹,长在云根倚。

遂令车马来,朗瞻楼殿启。

明明银色界,浩浩蟾波洗。

居中梵天众,闻思悟玄理。

长老乃摩诘,取供在弹指。

普薰毛孔香,真宝超凡鄙。

病夫寄一榻,清泠濯心耳。

飘然睡乡去,策杖中夜起。

不能跨鲸鱼,挥笔信非美。

形式: 古风

宿归宗寺

旷怀王逸少,宅地如翔鸾。

池水至今黑,云是墨未乾。

施作金仙宫,楼殿排羽翰。

银榜留飞乌,玉蜃吐惊湍。

耶舍宝塔近,笔插青云端。

贝叶五千书,两藏龙鳞蟠。

钟磬递虚籁,松杉扶岁寒。

护持不变灭,炉烟昼漫漫。

暂游寄僧榻,翛然心界宽。

愧无惊绝草,付与苍崖刊。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