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临川城外隐君子,儿孙满目自绳绳。
三世喜闻诗礼学,一门独著孝廉称。
上堂綵戏春多酒,满屋书声夜有灯。
盛大岂容终隐逸,白眉先起任贤能。
这首元末明初蓝仁的《题朱士坚屏山隐居图(其一)》描绘了一位隐居在临川城外的君子形象。诗中通过“儿孙满目自绳绳”一句,赞美了他家风严谨,子孙们受到良好的诗礼教育。"三世喜闻诗礼学,一门独著孝廉称"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家族对学问和道德的重视,以及他们因孝廉之名而备受赞誉。
诗人接着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温馨场景:“上堂綵戏春多酒,满屋书声夜有灯”,春天里欢聚畅饮,夜晚则沉浸在书卷声中,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然而,诗人并未止于赞美隐逸生活,而是借“盛大岂容终隐逸”表达了对朱士坚才华的期待,暗示这样的贤能之人不应长久隐居,应出仕为国家效力,以“白眉先起任贤能”来实现更大的价值。
整首诗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寄寓了对人才的期待和呼唤,具有深厚的儒家人文精神。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翠屏山下卜幽居,秋水荷花十里馀。
遁世已甘栖?亩,起家何负读诗书。
近闻拔萃游京学,又见求贤拥传车。
年少功名方快意,早持恩诰入门庐。
衰年长愧北山灵,春日题诗忆翠屏。
茆屋也从人借住,柴门不为客来扃。
林阴岚湿藏书架,炉冷苔侵煮茗瓶。
惆怅閒窗巾帨在,孤坟宿草已青青。
数日遥闻驾犊车,青囊贮得异人书。
山前再宿辞仙馆,雨后长吟候野庐。
竹径漫期羊仲入,鹿门偏愧德公居。
子孙能守平安训,二顷山田也有馀。
赵子西江古木居,客游未返十年馀。
蛟龙倔彊垂当户,蝌蚪流传贮有书。
风雨每嗟乡梦远,尘埃近觉宦情疏。
邻人喜遂归来愿,落叶荒苔并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