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善权寺的神秘与幽深,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对古寺的深刻感悟。
首联“鬼凿神劖太古先,穷源何地入渔船。”开篇即以“鬼凿神劖”形容善权寺所在之地的古老与神秘,仿佛是天地初开时的遗迹。而“穷源何地入渔船”则暗示着此地的隐秘与难以探索,如同深藏于源头的未知世界,只有勇敢的渔人方能探寻其奥秘。
颔联“将行且止如无路,入暗通明似有天。”进一步描绘了善权寺的环境特点,既展现出道路的曲折与险峻,又暗示了在看似无路可走之际,却能突然豁然开朗,发现一片光明。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张力,也寓意着人生旅途中的困境与希望并存。
颈联“算与师期逢泽日,愁闻人说避秦年。”通过与“师”的约定,以及对“避秦年”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与避世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泽日”可能象征着理想的时光或地方,“避秦年”则可能暗指逃避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状态。
尾联“三生夙愿惭同姓,桂下抠衣拜古仙。”以“三生夙愿”表达对善权寺及其中古仙的敬仰之情,同时“同姓”一词可能寓含着某种特殊的联系或情感纽带。最后,诗人以“抠衣”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对古仙的虔诚与恭敬,表达了对古寺及其精神世界的深深敬仰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善权寺神秘、幽深环境的描绘,以及对智慧、避世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古寺及其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与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