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袁隐君

音讣新随塞雁回,哲人云逝重堪哀。

膏肓病入诚难治,松桧霜飘却易摧。

无复香山遗故老,还从桂籍见清才。

铭题宗伯如椽笔,耿耿文光烛夜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挽诗《挽袁隐君》由明代诗人罗亨信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生前贡献的追忆以及对其逝世的沉痛惋惜。

首联“音讣新随塞雁回,哲人云逝重堪哀”以“塞雁”回归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点明了逝者离世的消息传来时的哀伤氛围。其中,“哲人”一词高度评价了逝者的智慧与德行,强调其在世间的影响力与价值。

颔联“膏肓病入诚难治,松桧霜飘却易摧”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膏肓病”与“松桧霜飘”进行对比,前者暗示了疾病之严重,后者则象征着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病情的无奈与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颈联“无复香山遗故老,还从桂籍见清才”中,“香山”借指逝者,而“故老”则代表了逝者生前的朋友与尊敬者。这一联表达了对逝者身后无人可传其遗志的遗憾,同时也肯定了逝者作为“清才”的身份,即其才华与品德的高尚。

尾联“铭题宗伯如椽笔,耿耿文光烛夜台”以“宗伯”比喻逝者在文学或学术领域的地位,暗示其作品如同“如椽笔”般重要,能够照亮后人的道路。最后,“耿耿文光烛夜台”则形象地描绘了逝者作品的光芒不灭,仿佛在夜晚的墓台前点亮了一盏灯,继续照亮着人们的心灵。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平、成就及影响的深情回顾,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作品永恒价值的期待与赞美。

收录诗词(291)

罗亨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大理寺丞李奎弟

游宦从兄备险艰,晚归田里乐幽閒。

养亲共羡敦诚孝,积学还期策治安。

寿应井桑魂竟杳,梦回池草会应难。

孔怀怜我惟孤立,哀些吟成泪涕潸。

形式: 七言律诗

挽静乐处士

早辞筐箧厌尘缘,筑室幽栖乐暮年。

教子未酬三釜养,违荣遽作五羊仙。

月明华表回辽鹤,云冷香山怨杜鹃。

一束生刍何日致,长歌楚些泪潸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挽高邮王处士

江湖早岁恣遨游,晚节归来守故丘。

倒屣每留宾客醉,遗安恒为子孙谋。

光阴迅若驹过隙,尘世嗟如海发沤。

振袂一朝成永诀,乡闾悲悼不能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挽俞汉远

早有声华动里闾,偶从戍役入皇都。

淋漓翰墨人争羡,洒落襟怀世罕如。

荐剡交驰期效用,邯郸梦断竟长驱。

旧游凋谢诚堪悼,蒿里歌残重叹吁。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