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挽袁隐君》由明代诗人罗亨信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生前贡献的追忆以及对其逝世的沉痛惋惜。
首联“音讣新随塞雁回,哲人云逝重堪哀”以“塞雁”回归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点明了逝者离世的消息传来时的哀伤氛围。其中,“哲人”一词高度评价了逝者的智慧与德行,强调其在世间的影响力与价值。
颔联“膏肓病入诚难治,松桧霜飘却易摧”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膏肓病”与“松桧霜飘”进行对比,前者暗示了疾病之严重,后者则象征着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病情的无奈与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颈联“无复香山遗故老,还从桂籍见清才”中,“香山”借指逝者,而“故老”则代表了逝者生前的朋友与尊敬者。这一联表达了对逝者身后无人可传其遗志的遗憾,同时也肯定了逝者作为“清才”的身份,即其才华与品德的高尚。
尾联“铭题宗伯如椽笔,耿耿文光烛夜台”以“宗伯”比喻逝者在文学或学术领域的地位,暗示其作品如同“如椽笔”般重要,能够照亮后人的道路。最后,“耿耿文光烛夜台”则形象地描绘了逝者作品的光芒不灭,仿佛在夜晚的墓台前点亮了一盏灯,继续照亮着人们的心灵。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平、成就及影响的深情回顾,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作品永恒价值的期待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