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宿静公禅室

一度相逢一度新,踏冰扪雪不嫌频。

暮烹野菌忘僧律,远插疏篱隔世尘。

白麈挥残寒塞月,黄鸡叫彻法堂春。

从今半席长虚待,到此应知无别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静公禅室的三次相遇,每一次都带来了新的体验和感悟。首句“一度相逢一度新”表达了每次相遇都如同初见,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接着“踏冰扪雪不嫌频”则展现了诗人对艰难环境的坚韧与执着,即使在严寒中也频繁造访,体现了对禅学的虔诚追求。

“暮烹野菌忘僧律,远插疏篱隔世尘”两句,通过描述夜晚烹煮野菌、远离尘世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纯净的氛围。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白麈挥残寒塞月,黄鸡叫彻法堂春”运用对比手法,以“白麈”(白色驯鹿)挥动着残月,象征着禅者内心的清明与宁静;而“黄鸡”在法堂前啼叫,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寓意着新生与希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生动的画面,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最后,“从今半席长虚待,到此应知无别人”表达了诗人对静公禅室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再次相遇的期待。这句话既是对静公禅室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思,暗示了在精神层面的相遇比物质上的相遇更为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三次相遇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在自然与心灵之间寻找精神寄托的过程。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得寒还札

敢向寒边叹索居,衰残难执化人裾。

曾同一窖终怜雪,已到中天却寄书。

生死既分情倍切,去留虽异罪仍俱。

竹林未便成荒棘,珍重逢人莫谩歔。

形式: 七言律诗

同诸老夜话

枯藤到处拨荒莱,谁遣刑馀老殍来。

却怪少林空面壁,漫传北海亦浮杯。

谈深毡帐三声角,坐老寒炉一寸灰。

窗外雪花飞片片,莫将消息问村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辛卯岁除

辽东何以送残年,自汲寒泉奠昔贤。

子庆挂冠甘永遁,幼安坐榻久将穿。

幸馀坑烬分僧钵,不少山癯问法筵。

谁道西来真有意,漫拈白拂竖空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除夕怀诸子

亦是寻常朝复夕,何当兹夕倍愁予。

莫将爆竹惊穷鬼,只合烧桐煮白鱼。

朔雪自能填客梦,春风无望到吾庐。

可怜年尽寒难尽,土榻斜眠枕破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