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峰

危峰踰万仞,众峰不敢并。

到此得大观,超然称心境。

扪星或低头,望日不引领。

分明见圆仪,恍惚凌倒景。

时月当坤阴,霜林肃而静。

雷池日夜乾,云雷殊未醒。

我欲回阳春,叩此祝融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祝融峰的壮丽景色与诗人超脱的心境。首句“危峰踰万仞,众峰不敢并”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祝融峰的高度,仿佛它超越了万丈深渊,让其他山峰都显得渺小。接着,“到此得大观,超然称心境”表达了诗人站在如此壮丽景色之下的感受,心胸开阔,超然物外。

“扪星或低头,望日不引领”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他伸手触摸星辰,却也低下了头;仰望太阳,却并不急于引领它升起或落下,体现了他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内心的平静。

“分明见圆仪,恍惚凌倒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景象,圆仪可能指的是月亮,倒景则是指水中倒映的景象,诗人在这片壮丽的自然景观中,感受到了宇宙的和谐与自身的渺小。

“时月当坤阴,霜林肃而静”描述了特定时间的月色与霜林的宁静,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庄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深沉。

“雷池日夜乾,云雷殊未醒”则通过对比,表现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之美,雷声虽已停止,但云雾仍未散去,这种静中有动的景象,更增添了诗的意境。

最后,“我欲回阳春,叩此祝融顶”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温暖与生机带回人间,向祝融神(传说中的火神)致敬,寓意着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好传递给更多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祝融峰的壮丽景色,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敬畏自然、追求心灵平和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66)

张邦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张蒙泉上舍还天台

寒林晓色静,游子信南征。

纹峰漾晴彩,疏松畅鸿声。

别家既二载,归笥惟一经。

瞻云北都思,倚门南郭情。

知子不可留,执手心怦怦。

天台控三岛,石脉通四明。

况复雁宕山,峥嵘连赤城。

将呼赤松子,并拉安期生。

大宇月为烛,天衢云作軿。

相期弄瀑布,周游下蓬瀛。

形式: 古风

雨后过东乡即事

盆浦收夜雷,老龙仍卧矣。

雨色生夏寒,晨风薄罗绮。

携舟向远山,村店类廛市。

波恬若铺席,倚篷如隐几。

濯濯江柳长,森森冢松稚。

新苗刺平畴,麦秀旷盈视。

树覆川更幽,鸟呼云欲起。

凫鹥自浮沉,冈峦漫推倚。

忆昨游全荆,岁驰千万里。

衡山五方岳,洞庭天下水。

吾乡此山川,大小非伦拟。

幽事亦不稀,触目总元理。

沧溟在东南,茫洋大无比。

有兴欲乘桴,谁为由也喜。

形式: 古风

楼外鹊巢始成

当楼乌桕树,高可五丈馀。

乾鹊来经营,晨夕看拮据。

不待施斧凿,又不事杗枢。

惊飙万木撼,孤悬常晏如。

归栖何彊彊,戢左右复舒。

岂徒睦中冓,亦以防外虞。

宇宙万夥类,物物各有居。

荡子行不返,使我泪盈裾。

形式: 古风

下峡

乘桴下三峡,山水分峥嵘。

支危攫虎豹,逐驶奔蛟鲸。

滩声混晴雨,峰影淆晦明。

不见星月光,但闻猿狖声。

迢迢甬东路,凄凄湘水情。

庭闱属遥想,鱼雁久沉冥。

缅怀易播人,古道今谁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