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旌教院僧房云舫又名百漏船三首(其一)

山僧成岁枕云根,岂是无心直漫云。

更辟短窗临涧水,自题云舫见殷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僧侣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禅意和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山僧成岁枕云根”,生动地展现了僧人长年累月与山林、云雾为伴的生活状态,仿佛他已融入了自然之中,与山石、云雾相依为命,过着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

次句“岂是无心直漫云”,则揭示了僧人心境的深邃与超脱。这里的“无心”并非指无情,而是指心无挂碍,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与天地合一的精神境界。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僧人内心世界的赞美,认为他的心灵纯净,不被外物所扰。

第三句“更辟短窗临涧水”,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雅致。在简陋的僧房中,开凿出一个小窗,面向潺潺的溪流,这样的设计不仅满足了日常生活的需要,更让人心灵得到了洗涤,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一句“自题云舫见殷勤”,点明了僧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他将自己居住的小船命名为“云舫”,并亲自题字,这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的点缀,更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寄托。通过这个名称,可以看出僧人对自由、超脱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他对生活的深情与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僧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收录诗词(415)

张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旌教院僧房云舫又名百漏船三首(其二)

云片东西自在飞,偶然连缀又成衣。

商量做雨竟何事,刻画奇峰便忘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题旌教院僧房云舫又名百漏船三首(其三)

既名云舫知归宿,何用多言惹是非。

水到渠成添百漏,可怜未解箭真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柳树汇

望望孤城绿树根,平沙连屋草连云。

夕阳坡上人牛小,耕出羌王古印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龟子汇

暝入荒山近十里,茅屋人家隔溪水。

青灯一夜不成眠,明日长征又如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