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六日夜城南观月分韵得月字

梅收清风来,宇净实鉴揭。

频年城南游,未有今夜月。

呼舟泛微澜,游鱼亦出没。

危榭倒影浮,倚槛凉入骨。

举酒属西山,寒光动林樾。

诸君兴未已,南阜上突兀。

目极大江流,高情更超越。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翻译

梅花在清风中摇曳,天地间纯净如镜般明亮。
多年来在城南游玩,却从未见过今晚这样明亮的月色。
呼唤小舟在微微波澜中荡漾,游鱼时隐时现。
高高的亭榭倒映水中,倚着栏杆,凉意直透骨髓。
举起酒杯向西山致敬,寒冷的月光穿透林梢。
朋友们兴致正浓,向着南面的山丘望去,那景象陡然耸立。
极目远眺大江奔流,高尚的情怀更加超脱。

注释

梅:梅花。
清风:清凉的风。
宇:天地。
鉴:镜子。
揭:揭示,照亮。
频年:多年。
城南游:城南的游玩。
未有:未曾有。
今夜月:今晚的月亮。
呼舟:呼唤船只。
泛:漂浮。
微澜:微小的波浪。
危榭:高高的亭榭。
倚槛:倚靠栏杆。
凉入骨:凉意透骨。
属:敬酒。
西山:西方的山。
寒光:寒冷的光芒。
兴未已:兴致未尽。
南阜:南面的山丘。
突兀:陡峭耸立。
大江流:大江的水流。
高情:高尚的情感。
超越:超越常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净而美丽的夜晚场景,诗人借着赏月之际,抒发了自己超脱尘世的情感和高远的情操。

"梅收清风来,宇净实鉴揭。"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个清冷洁净的空间,其中“梅”在这里不仅是一种花卉,更象征着高洁与孤傲,而“宇净”则是对夜空的描写,给人一种透明如镜的感觉。

"频年城南游,未有今夜月。" 诗人提到自己多次在城南游历,但以往的经历都无法与今夜这轮明月相比,显然今夜的月色格外美好。

接下来的几句“呼舟泛微澜,游鱼亦出没。危榭倒影浮,倚槛凉入骨。” 描述了诗人乘坐小船在水面上飘荡,感受着微波的轻拂和游鱼的穿梭,而“危榭”倒映水中,则是夜色中的一个美丽画面。同时,“倚槛凉入骨”则透露出诗人对清凉夜风的深刻体验。

"举酒属西山,寒光动林樾。" 这里诗人举杯邀月,与远处的西山共饮,对月亮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而“寒光”则是对月色的一种形容,既有着冷清的外观,也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感。

最后,“诸君兴未已,南阜上突兀。目极大江流,高情更超越。” 诗人呼唤同游者,共享这份美好与激昂的情怀,同时眼望着滚滚的大江水流,心中充满了超脱世俗的豪放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夜月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一种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情怀。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公安竹林祠迎神送神乐章

神之来兮何许,风萧萧兮吹雨。

悄屏气兮若思,严霓旌兮来下。

昔公车之自南,民望车以欷歔。

今乘驹兮入庙,亦孔悲兮若初。

秋月兮皎皎,严霜兮凛凛。

泽终古兮何穷,噫,微管吾其左衽。

酌荆江以为醴兮,撷众芳以为羞。

歌呜呜兮鼓坎坎,惠我民,为此留。神之去,何所游。

风飒飒,挟归辀。倏昭明兮上征,抚一气兮横九州。

有新兮斯宇,竹森森其在户。

嗟我民兮勿伤,公时来兮一顾。

有新兮斯堂,竹猗猗其在旁。

嗟我民兮勿替,公顾民兮不忘。

形式: 古风

六月二十六日秀青亭初成与客同集

亭成胜日好风光,佳客携将共一觞。

苍壁插空千古色,高松荫堤三伏凉。

网鱼缕脍寒水玉,剥莲煮鼎甘露浆。

便觉故园浑在眼,祇应漓水似潇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六月晦发霅川广德兄与诸友饮饯于渔山已而皆有诗赠别寄此言谢

平生苕霅梦,邂逅此登临。

青山秀而远,溪水洁且深。

浮玉千古色,飞凤何年音。

小丘辟茺荟,修竹初成林。

居然得此客,领略还披襟。

已歌棠棣诗,更作伐木吟。

兄嗟弟行役,友念朋盍簪。

情深语更质,意到酒自斟。

荷风生泊莫,凉雨洗遥岑。

翻然放舟去,别绪故难任。

我行日以远,佳处长会心。

作诗寄余韵,并以谢幽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止酒

渊明通达士,止酒乃成诗。

终焉未能忘,寄意良在兹。

勇哉典午君,覆觞无再期。

念彼万乘贵,艰难有深思。

况乃一介士,而或志可移。

祓斋揆前训,刚制圣所辞。

铭心谅无斁,多言亦奚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