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六感.梁

开图属英睿,失国由昏愞。

斯人异前脩,拨乱旋致乱。

轻刑下益肆,厚爵臣弥叛。

聪明驰万机,精苦徒宵旰。

凤冕敬方袍,鸾旗游彼岸。

悠然弃从怀,临机复难断。

那知千佛力,不纾一寇难。

酒色覆商周,神仙荡秦汉。

趋亡固多轨,荒迷卒同贯。

微圣常鲜终,抚册三慨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翻译

才智出众的君主失国,只因昏庸懈怠。
此人不同于以往贤明,平乱后反而引发混乱。
宽恕刑法导致恶行加剧,丰厚赏赐换来臣子背叛。
聪明过人却忙于政务,辛勤工作却徒劳无功。
他身着龙袍凤冠,却沉迷于享乐之岸。
轻易放弃原则,面对关键抉择难以决断。
谁曾想佛力广大也无法解救危难。
酒色之风摧毁了商周,神仙般的帝王也动摇了秦汉。
人们追求灭亡各有途径,荒淫放纵最终殊途同归。
微小的圣人很少有善终,翻阅史册感慨万千。

注释

英睿:才智出众。
昏愞:昏庸懈怠。
前脩:以往的贤明之人。
拨乱:平定乱世。
精苦:辛勤刻苦。
宵旰:形容日夜操劳。
凤冕:龙袍凤冠,象征皇权。
方袍:正式的礼服。
彼岸:比喻享乐或欲望的尽头。
千佛力:佛教中指众多佛的法力。
一寇难:一个重大的危机。
覆商周:比喻毁灭商周这样的盛世。
荒迷:荒淫迷惑。
贯:相同,一致。
微圣:微小的圣人。
抚册:翻阅史书。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刘子翚的作品,名为《建康六感》。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怀古之情和对历史沉浮变化的深刻感悟的诗作。

开篇“开图属英睿,失国由昏愞”两句,通过对古代英明君主与国家兴衰的反思,揭示了历史的教训,即国家的存续或灭亡往往取决于统治者的智慧与德行。

接下来的“斯人异前脩,拨乱旋致乱”表达了对昔日英雄事迹的怀念,同时也指出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英雄人物的出现往往带有矛盾,一方面可能拨乱反正,但另一方面又可能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

“轻刑下益肆,厚爵臣弥叛”则批评了统治者过于宽松法律和滥封官职,这种做法往往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臣子们的不忠。

“聪明驰万机,精苦徒宵旰”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在复杂局势中运筹帷幄、精力透支的同情与赞赏,同时也感慨于他们辛勤付出的努力往往难以改变最终的命运。

“凤冕敬方袍,鸾旗游彼岸”则是对古代礼仪和军事威严的一种怀念,通过对衣饰和旗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荣光的向往。

“悠然弃从怀,临机复难断”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历史沉浮时的矛盾心态,一方面想要超脱世俗的纷争,但另一方面又发现自己无法完全割舍与过去的联系。

“那知千佛力,不纾一寇难”则是用佛教的修行比喻,指出即使有极高的智慧和力量,也很难解决所有的问题和困境。

“酒色覆商周,神仙荡秦汉”通过对历史上著名朝代的饮食享乐和道家神仙传说的提及,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往文明的迷醉与追忆,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时代的无可奈何。

“趋亡固多轨,荒迷卒同贯”则是指出历史上的许多灭亡和迷失,虽然每个朝代都有其特殊的情况,但最终走向衰落和迷茫的结局却惊人地相似。

最后,“微圣常鲜终,抚册三慨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于人类文明无常的感慨。通过反复翻阅史册,诗人不禁发出三种不同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情感投入,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力量有限的无奈感悟。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径山寄生子作道服三首(其三)

粲粲休誇绮与纨,纫兰制芰亦良难。

此袍遍满三千界,要与寒儿共解颜。

形式: 七言绝句

径山寄生子作道服三首(其二)

远信慇勤到草庵,却惭衰病岂能堪。

聊将佛日三端布,为造青州一领衫。

形式: 七言绝句

径山寄生子作道服三首(其一)

旋裁山茧作山衣,更著芒鞋白接䍦。

自笑支离风貌野,纡朱纡紫不相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明皇九马图

书生兀兀园不窥,见马岂辨骝与骓。

开图九骏立突兀,摸索知是真龙儿。

奔雷蹴踏原野动,曳练惨错风沙随。

华缨金络岂不好,矫首奋迅那容羁。

吾闻取骥如择士,竞爱妥帖惊权奇。

士怀倜傥众论斥,马有憔悴群驽欺。

六闲豢养固恩厚,横气摧折常鸣悲。

丹青傥不逢妙手,万世岂识真龙姿。

因思中原政格斗,铁骑倏忽银山移。

著鞭安得致此物,掩画四顾徒歔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