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谒于忠肃公祠堂》是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通过对于忠肃公祠堂的拜谒,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联“澶渊非祸宋,代邸本安刘”以历史典故开篇,暗示于忠肃公并非导致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而是为刘氏江山稳固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物。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既肯定了于忠肃公的历史贡献,也暗含了对历史评价的反思。
颔联“力竭山河在,功成骨肉忧”进一步揭示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山河犹在,意味着国家并未因个人的努力而彻底崩溃;然而,功业已成,却引发了家族内部的忧虑和矛盾。这句诗巧妙地将历史的宏观与个人的微观相结合,展现了历史人物在功成名就后面临的现实困境。
颈联“草衔冤血碧,江挟怒潮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碧绿的草丛中似乎蕴含着冤屈的血迹,愤怒的江水似乎在诉说着不平之事。这两句不仅渲染了悲壮的氛围,也象征着历史人物所承受的不公正待遇及其对世道人心的深刻影响。
尾联“雪涕荒祠下,乾坤正可愁”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在荒凉的祠堂前,诗人泪如雨下,面对广阔的世界,心中充满了愁绪。这一句既是对历史人物的哀悼,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谒于忠肃公祠堂》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对历史评价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历史厚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