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迹删上人入西宁(其二)

道为吾道非吾道,山是他山莫认真。

若种桃花遮洞口,又来尘世避秦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隐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修行与世俗之间的关系。首句“道为吾道非吾道”,表达了对道路选择的深思,既指真正的修行之路,也暗含了对世间道路的审视。接着,“山是他山莫认真”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在追求真理或理想时,不应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力。

后两句“若种桃花遮洞口,又来尘世避秦人”,运用了桃花源的典故,借以表达对逃避现实、寻找心灵净土的渴望。同时,通过“又来尘世避秦人”的转折,暗示了即使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也无法完全脱离世俗的纷扰,体现了对现实与理想的辩证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修行与生活、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545)

何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白山上人(其一)

昔别江城何太匆,忆师常在五更钟。

缄书欲寄樵西寺,寺隔春云千万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寄白山上人(其二)

菩提树下识师初,贝叶经文手自书。

僧腊渐高心渐了,又携衣钵入深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寄敏上人

一从飞锡入青山,日日行吟水石间。

昨向樵夫曾问信,隔溪遥见掩松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自河头入山(其一)

宵烟未散笋舆行,花落东风尚有声。

茅屋隔松蒸秫火,光和残月到天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