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下

虽只霜浓春自浓,野梅无处不为容。

半依古渡迷芳草,独与荒山对老松。

绰约花房宜戏蝶,崔嵬枝干若游龙。

角巾一幅支筇久,不觉烟中有寺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梅花盛开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在霜浓之中的生命力,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首句“虽只霜浓春自浓”便点明了主题,即使是在严寒的冬季,春天的气息依然从梅花中散发出来,展现出一种坚韧的生命力。接着,“野梅无处不为容”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广泛存在,无论何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仿佛是大自然中最寻常却又最不平凡的存在。

“半依古渡迷芳草,独与荒山对老松”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梅花与周围环境的相互映衬。梅花半倚着古老的渡口,与周围的芳草交织在一起,显得既孤独又自在;而它又独自面对着荒山和老松,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风骨。

“绰约花房宜戏蝶,崔嵬枝干若游龙”则是对梅花花朵和枝干的生动描绘。花朵轻盈而美丽,吸引着蝴蝶前来嬉戏;枝干高大挺拔,宛如游动的龙,充满了力量与生机。这两句不仅赞美了梅花的形态之美,也暗示了其内在的精神力量。

最后,“角巾一幅支筇久,不觉烟中有寺钟”则以诗人的自我投射,表达了对梅花静谧之美的沉醉。诗人戴着角巾,手持筇杖,在烟雾缭绕之中久久驻足,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只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平和。这不仅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和探索。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梅(其一)

雨边烟际总凄凄,已对灵山更玉溪。

尽日凝情临野渡,几回乘兴步荒蹊。

点红嫩蕊休攀折,带白新花费品题。

多少岁寒孤绝处,空斋终夜听猿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梅(其二)

今年全未作梅诗,与向花边浪品题。

不分雪霜摧剥尽,尚须天日照临之。

静看冷蕊无人会,閒绕孤根只自知。

犹有幽禽解鸣舞,为予酬酢殆移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梅(其三)

肯同桃李强搀春,自占空山野水滨。

老气却因高树得,清姿不待数花新。

本来澹泊难从俗,纵入纷华亦绝尘。

最爱夜深霜重处,冷风吹起月精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梅(其四)

山间梅已十分开,只欠襟怀与酒杯。

细玩芳条珠错落,远迷高树雪培堆。

喧迎晓日艳争发,寒度晚风香自来。

安得幽人同一醉,长吟花底重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