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炳藜检讨

不浅蓬瀛意,由来感慨多。

文能倾海市,气欲挽天河。

有客宵占剑,何人夜枕戈。

出山余自哂,云壑未能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的《答王炳藜检讨》。诗中以深沉的感慨和豪迈的气概,展现了诗人对学问与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面对世事变迁时的复杂心情。

首联“不浅蓬瀛意,由来感慨多”,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与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感慨之情。蓬瀛,古代传说中的仙岛,这里借指高远的理想或知识的海洋,诗人认为追求这样的境界并非浅薄之举,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渴望。

颔联“文能倾海市,气欲挽天河”,进一步展现诗人的才华与抱负。海市,比喻虚幻的景象,此处指通过文字构建的宏伟思想世界;天河,天上的银河,象征着浩瀚的宇宙与无穷的力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的文笔能够颠覆虚幻的表象,触及宇宙的深层,展现出他强烈的自信与追求。

颈联“有客宵占剑,何人夜枕戈”,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来自《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霍去病传》,前者描述的是项羽在夜晚占卜剑术,后者讲述的是霍去病夜宿军营枕戈待旦。这两句诗通过类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与事业的不懈追求,即使在深夜也如同战士般时刻准备着,随时迎接挑战。

尾联“出山余自哂,云壑未能那”,诗人以自嘲的方式回顾自己的经历,表示虽然已经走出山林,但心中的云雾与深谷仍然难以完全释怀。这既是对过去岁月的反思,也是对未来道路的期许,暗示着诗人虽已有所成就,但仍对未知充满好奇与探索的欲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理想追求和外界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体现了明代士人对于学问、理想与自我超越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332)

孙传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别吴鹿友中丞(其一)

自是英雄别,那禁倍黯然。

云霄空道路,天地正风烟。

落日干戈外,孤城鼓角边。

此时分手去,不独怅离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留别吴鹿友中丞(其二)

已为苍生病,仍成社稷功。

伏床亲草檄,裹药自临戎。

毳帐连宵北,衮衣信宿东。

岘山碑可续,堕泪古今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留别吴鹿友中丞(其三)

正切安危倚,胡兴归去情。

道看八座浅,官较一邱轻。

鸾凤惟应隐,虎狼未是横。

怜余不解事,叱驭一何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留别吴鹿友中丞(其四)

自傍西溪隐,蹉跎十载馀。

非能轻好爵,聊以爱吾庐。

愁有堪呼酒,穷多未著书。

时名谁复问,知己意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