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的《留别吴鹿友中丞(其二)》。孙传庭以忠诚和英勇著称,此诗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深情以及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首联“已为苍生病,仍成社稷功”赞颂了诗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健康福祉,不仅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还亲自起草檄文,展现了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接着,“伏床亲草檄,裹药自临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不仅在文治上贡献良多,在武事上也身先士卒,亲赴战场,体现了他的勇猛与担当。
颈联“毳帐连宵北,衮衣信宿东”通过对比南北两地的场景,暗示了诗人的行踪和战斗经历。毳帐代表北方的艰苦环境,衮衣则象征南方的朝廷,通过“连宵”和“信宿”的时间描述,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四处奔波的英雄形象。
尾联“岘山碑可续,堕泪古今同”引用了岘山碑的故事,岘山碑是纪念古代名将的石碑,诗人希望自己的事迹能够像岘山碑上的故事一样流传千古,引起后人共鸣。这一联既是对自身功绩的期许,也是对友人离别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孙传庭作为一位忠诚勇敢的将领,同时也是一位深情厚谊的朋友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