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其三)

山明水秀,尽属诗人道。

应是五陵儿,见衰翁、孤吟绝倒。

一觞一咏,潇洒寄高闲,松月下,竹风间,试想为襟抱。

玉关遥指,万里天衢杳。

笔阵扫秋风,泻珠玑、琅琅皎皎。

卧龙智略,三诏佐升平,烟塞事,玉堂心,频把菱花照。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山水秀丽,都被诗人描绘入诗。
想必是那些贵族子弟,见到老翁独自吟唱,会感到非常震撼。
一杯酒一首诗,自在地寄托于闲适生活,在松月和竹风中,设想这样的胸怀。
遥指玉门关,那万里长路消失在远方。
他的笔下犹如秋风扫过,流淌出如明珠般璀璨的文字。
如同卧龙的智慧谋略,他受三度征召辅佐国家安宁,边塞的往事,以及内心的朝廷情怀,常常通过镜子自我审视。

注释

山明水秀:形容山水景色优美。
五陵儿: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
衰翁:年老的诗人。
孤吟:独自吟诗。
潇洒:自由自在,不拘束。
玉关:古代边关,这里指边塞。
菱花:镜子的代称。

鉴赏

这首《蓦山溪·其三》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作品,以山水景色和人物情感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和人生感慨。首句“山明水秀,尽属诗人道”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暗示了诗人对美景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向往。接下来,“应是五陵儿,见衰翁、孤吟绝倒”将自己比作五陵豪侠,虽已年老但仍保持孤高的吟唱,引人共鸣。

“一觞一咏,潇洒寄高闲”表达了诗人借饮酒赋诗来寄托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而“松月下,竹风间,试想为襟抱”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淡泊的意境。下片转向更为深远的思考,“玉关遥指,万里天衢杳”象征着边关遥远和壮志未酬,而“笔阵扫秋风,泻珠玑、琅琅皎皎”则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采和豪迈的气概。

最后,“卧龙智略,三诏佐升平”暗喻自己才智如同诸葛亮,曾多次被朝廷征召参与国家大事,然而“烟塞事,玉堂心,频把菱花照”又流露出对往事的回味和对现实的反思,通过照菱花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山水为载体,融入个人经历与情感,展现出黄庭坚深沉的文人情怀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春晴

朝来风日,陡觉春衫便。

翠柳艳明眉,戏秋千、谁家倩盼。

烟匀露洗,草色媚横塘,平沙软。雕轮转。

行乐闻弦管。追思年少,走马寻芳伴。

一醉几缠头,过扬州、珠帘尽卷。

而今老矣,花似雾中看,欢喜浅。天涯远。

信马归来晚。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二)至宜州作,寄赠陈湘

稠花乱叶,到处撩人醉。

林下有孤芳,不匆匆、成蹊桃李。

今年风雨,莫送断肠红,斜枝倚。风尘里。

不带尘风气。微嗔又喜。约略知春味。

江上一帆愁,梦犹寻、歌梁舞地。

如今对酒,不似那回时,书谩写,梦来空,只有相思是。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一)

山围江暮。天镜开晴絮。

斜影过梨花,照文星、老人星聚。

清樽一笑,欢甚却成愁,别时襟,馀点点,疑是高唐雨。

无人知处。梦里云归路。

回雁晓风清,雁不来、啼鸦无数。

心情老懒,尤物解宜人,春尽也,有南风,好便回帆去。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

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娉娉袅袅,恰近十三馀,春未透。花枝瘦。

正是愁时候。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

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

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

千里犹回首。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