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许棠下第游蜀

天下猿多处,西南是蜀关。

马登青壁瘦,人宿翠微闲。

带雨逢残日,因江见断山。

行歌风月好,莫老锦城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世间猕猴最多的地方,莫过于西南方向的蜀地关隘。
马儿踏着陡峭如青色石壁的山路显得格外瘦削,人们在苍翠掩映的幽静之处歇息。
雨后偶遇即将落下的夕阳,倚靠江边眺望那被江水截断的连绵山脉。
行走其间,风月无边,景色宜人,切莫让青春在繁华的锦城中虚度。

注释

天下猿多处:世间猕猴分布最密集的地方。
西南:地理方位,指中国的西南部。
是:表判断,相当于‘为’或‘是’。
蜀关:蜀地的关隘,泛指四川一带的山川要塞。
马登:马儿踏上(山路)。
青壁瘦:形容山路陡峭如同青色石壁,马儿走起来显得瘦弱无力。
人宿:人们住宿、歇息。
翠微闲:形容歇息之地环境清幽,被苍翠的草木所环绕,给人以闲适之感。
带雨:雨后,带着雨水。
逢:遇到。
残日:即将落山的太阳,夕阳。
因江:倚靠江边,沿着江岸。
见断山:看见江水截断山脉的景象,即江面与山体之间的分界线。
行歌:边行走边歌唱,表达悠然自得的心情。
风月好:风和月色美好,代指自然景色优美宜人。
莫老:不要让(青春、年华)变得衰老,此处指不要虚度光阴。
锦城间:锦城之中,这里指繁华的成都及其周边地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送别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游子离别时的愁绪之情。

"天下猿多处,西南是蜀关。" 猿猴在各地都有,但眼前所见的是通往西南蜀地的关隘。这两句设定了一种边塞之感,同时也指出了游子的方向,蜀关即是古代进入四川地区的门户。

"马登青壁瘦,人宿翠微闲。" 马儿攀登在苍翠的山壁上,行者则在这宁静幽深之地过夜。这里传达出一种旅途劳顿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带雨逢残日,因江见断山。" 天色已晚,微雨绵绵,随着流水的方向,看到了被河流切割成断续状的山峦。这两句诗通过对光线、湿气和山川形态的细致描摹,展现了时间流转与自然变迁的意象。

"行歌风月好,莫老锦城间。" 在这旅途中,即便是风月如画之景,也不必为之留恋,更不要在繁华的都市之间过于留连而忘却时光。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美景的赞叹,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珍视时光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蜀道风光的描写,表现了送别之情与对旅人未来行程的祝愿。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是一篇构思巧妙、情感深沉的送别诗作。

收录诗词(168)

张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许棠及第归宣州

雅调一生吟,谁为晚达心。

傍人贺及第,独自却沾襟。

宴别喧天乐,家归碍日岑。

青门许攀送,故里接云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何道士归山

身非绝粒本清羸,束挂仙经杖一枝。

落叶独寻流水去,深山长与白云期。

树临丹灶寒花疾,坛近清岚夜月迟。

樵客若能随洞里,回归人世始应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李道士归南岳

千峰隔湘水,迢遰挂帆归。

扫月眠苍壁,和云著褐衣。

洞虚悬溜滴,径狭长松围。

只恐相寻日,人间旧识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沈先辈尉昭应

馀才不废诗,佐邑喜闲司。

丹陛终须去,青山未可期。

叶凋温谷晚,云出古宫迟。

若草东封疏,君王到有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