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

百花感阳和,次第变枯槁。

寒梅秀腊前,红叶媚春杪。

无端造化儿,戏剧何小小。

迎春复送春,堪笑枝间鸟。

我以虚静观,一室乾坤悄。

平生诵圣言,闻道亦颇早。

了兹色相空,宁复问先后。

冥心大化俱,左肘从生柳。

形式: 古风

翻译

各种花卉感应温暖,依次凋零枯萎。
寒冷的梅花在腊月之前绽放,红叶在春天末尾显得娇艳。
大自然的孩子们,为何如此爱玩弄这样的小把戏。
它们迎接春天又送别春天,鸟儿在枝头欢笑实可笑。
我以平静的心态观察,室内仿佛天地悄然无声。
一生研读圣贤之言,对道理的理解很早就开始。
看透了这些色彩和形态的虚幻,不再追问先来后到。
我心与自然合一,甚至左肘处也生出柳树般的生机。

注释

阳和:温暖和煦的阳光。
次第:依次,按顺序。
寒梅:在冬季开放的梅花。
媚:吸引,讨好。
无端:无缘无故,突然。
造化:大自然。
戏剧:比喻大自然的变化。
虚静:心境清静,不为外物所扰。
乾坤:天地。
圣言:圣人的教诲。
色相:事物的外在形象。
宁复:岂再,何必再。

鉴赏

这首宋诗《感春》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首句“百花感阳和”展现了花朵在温暖阳光的感召下逐渐摆脱冬日的沉寂,开始绽放。接下来,“次第变枯槁”与“寒梅秀腊前,红叶媚春杪”形成对比,寒梅在岁末依然傲然开放,而红叶则在春天即将结束时展现出最后的艳丽。

诗人感慨大自然的巧妙安排,称其为“无端造化儿,戏剧何小小”,暗示生命的轮回如同戏剧般精彩纷呈。随后,诗人以“迎春复送春,堪笑枝间鸟”表达对时光流转、生命更迭的幽默态度,认为鸟儿在枝头欢歌,似乎也在参与这自然的喜剧。

诗人在此情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我以虚静观,一室乾坤悄”,通过静观万物,体验到室内的宁静仿佛包容了整个天地。他早年便领悟到圣人的教诲,“平生诵圣言,闻道亦颇早”,明白色相皆为空,不执着于事物的先后顺序。

最后,诗人以“了兹色相空,宁复问先后”表达对世间万物本质的理解,达到了与自然大化的同一,“冥心大化俱,左肘从生柳”。这句寓言式的表达,意味着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法则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道的深刻感悟,展现出诗人超脱物外的禅意。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新开小轩晁子西有诗以韵答之二首(其二)

我无先世英,敢望燕台筑。

譬如坎井蛙,拘虚徒窘束。

又如鹪鹩巢,所寄一枝足。

名不闻公卿,迹非侣樵牧。

眼花鬓毛霜,黾勉作侯服。

吏才固不高,民事亦稍熟。

每欲思寡过,岂敢求多福。

群公迟风云,行矣龙起陆。

佳篇杂沓来,文绣被土木。

坐令北窗下,不知有穷独。

相逢一笑粲,语妙席自促。

凭谁觅仙方,造酒逡巡速。

形式: 古风

新开小轩晁子西有诗以韵答之二首(其一)

平生栖息地,往往旋修筑。

为怜双净眼,不肯受羁束。

官居凿小轩,容膝盖已足。

于焉得逍遥,内视聊自牧。

廓廓乾坤大,冥冥鬼神服。

是心不违仁,如种五谷熟。

乃知穷且贱,未必不为福。

朋僚饷新诗,句法惊小陆。

秀色增云山,荣光发林木。

何妨曳杖来,斯乐未敢独。

清谈可以饱,岂但蠲烦促。

非必酒与肴,佳客始能速。

形式: 古风

蜀州试闱豋楼西山巍然可爱因用试举子股肱萧曹诗肱字韵赋诗一篇呈同舍

棘闱倦羁束,何异韝上鹰。

突兀有高楼,寸目堪远凝。

雨残空正霁,暑尽秋初澄。

西山横一天,奇峰矗层层。

素约念樵子,烟霞同曲肱。

口腹在尘土,摆脱良未能。

嵩岱久隔绝,氛霾尚薰烝。

唯有岷峨秀,宇宙誇崚嶒。

或怅碧云合,或瞻红日升。

危栏朝暮意,拉君时一登。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横翠堂成与诸公落之蒙贶佳篇不敢当也谩作数语以纪其实

何处无奇观,隐显随所遇。

事有幸不幸,邂逅元非素。

招提枕山趾,出郭才数步。

高亭齐浮云,杖策邀我屡。

西厢偶徘徊,屋敝惊颓仆。

穴壁试一窥,似觉万景聚。

同来老先生,错愕喜相顾。

明朝便鸠工,栋宇更寻度。

华堂不日成,杂沓千山赴。

落日下层巅,寒烟笼远树。

乾坤发秘藏,物象争呈露。

烂赏良未能,草略杯盘具。

群公意尽欢,韵语各吟赋。

和气回阳春,篇篇奏韶濩。

堂以横翠名,誇诧盈道路。

人材何异此,用舍得其趣。

渭滨一钓夫,起为周室辅。

皇皇鲁真儒,终以不合去。

圣道奚加损,山亦无新故。

废兴适然耳,万事成感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