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岩上宿诗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翻译

早上,到园子里摘兰花,担心秋霜会把花朵摧残。
晚上,回到高入云际的别墅中休息,玩赏着山石上婆娑的月影,难以入眠。
窗外,传来归鸟疲倦的叫声,它们在寻找栖息的树干,树叶飘落,簌簌作响,是起风了凉风在寒林中回旋。
静谧的山居,各种各样的声音,清晰入耳,听来各具异趣,又都那么悠扬,那么清远。
可惜如此美妙的夜晚,却无人同我一起欣赏,这满壶香醇的美酒,又有谁能与我同醉共欢。
远行的朋友,依然迟迟不归,不知不觉中,夜色渐渐褪尽,东方,已经朝霞初染。

注释

搴:取。
彼:指木兰等花草。
霜下歇:经霜冻而凋谢。
歇,衰竭。
弄:玩。
识:知。
异音、殊响:指上两句所说鸟声、树叶声、风声等。
致听:传到耳朵里使能听见。
清越:清脆悠扬。
妙物:指上文兰、云、月、鸟、木、风等景物。
芳醑:芳香的美酒。
谁与伐:谁与我共同品赏其美味。
伐,赞美。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以美女喻友人,表达了缺少知音的落寞情绪。
阳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
晞发,晒干头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石门岩上的夜宿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这两句表达了早晨摘取园中的兰花,但因害怕即将到来的霜冻而停止。这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也隐含着诗人对自然界细腻感受和深沉情怀。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暝指的是夜色渐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云端宿营,与石头上的月光为伴的意境。这既展现了诗人的悠然自得,也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这两句通过对鸟鸣声和树叶落下声音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把握。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诗人在此强调了自己对于各种不同声音的欣赏和聆听,这些声音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清晰而明亮,显示出诗人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美好感知的深度。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之美,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装饰或赞美,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享受对象。芳醑(美酒)也没有人与他共同品味,这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到来的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失望,阳光照耀在石门之上,而美人却未出现,这种期待中的孤独感和无尽的等待,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怀与自然界的深刻联系,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在的情操。

收录诗词(109)

谢灵运(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集》等14种

  • 籍贯: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 生卒年:385年-433年

相关古诗词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诗

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

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

袅袅秋风过,萋萋春草繁。

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

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樽。

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

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

俯濯石下潭,俯看条上猿。

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

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

感往虑有复,理来情无存。

庶持乘日车,得以慰营魂。

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石室山诗

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坰郊。

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

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

虚泛径千载,峥嵘非一朝。

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

微戎无远览,总笄羡升乔。

灵域久韬隐,如与心赏交。

合欢不容言,摘芳弄寒条。

形式: 古风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

四城有顿踬,三世无极已。

浮欢昧眼前,沉照贯终始。

壮龄缓前期,颓年迫暮齿。

挥霍梦幻顷,飘忽风电起。

良缘迨未谢,时逝不可俟。

敬拟灵鹫山,尚想祗洹轨。

绝溜飞庭前,高林映窗里。

禅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