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虞枢密还朝

一官齿发老侵寻,金马当年博陆沉。

樽俎笑谈人不见,玑衡造化我无心。

曾瞻玉鼎三嵎近,便觉朱门百仞深。

忍使王阳行九折,囚山未敢废南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官职年华渐老去,当年金马梦已沉沦。
宴席上笑声不再,造化弄人我无意求功名。
曾有幸接近天子,顿感权贵之家深不可测。
怎忍心让王阳历经曲折,即使身处困境仍坚持南音

注释

官齿发:官职和年龄。
老侵寻:逐渐衰老。
金马:汉代宫廷中的金马门,常用来指代朝廷或仕途。
博陆沉:比喻仕途失意。
樽俎:酒杯和宴席,指宴会。
笑谈:欢笑交谈。
玑衡:古代的天文仪器,这里比喻权势或地位。
无心:无意追求。
玉鼎:象征皇权或高位。
三嵎:形容极高的地方,这里指接近皇帝。
朱门:富贵人家的代称。
百仞深:形容权贵之家深不可测。
王阳:可能指代某位有才华但遭遇挫折的人物。
九折:形容道路曲折,也比喻人生经历的艰难。
囚山:困居之地。
南音:南方的音乐,可能指代传统文化或精神寄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送虞枢密还朝》,从内容上看,诗人是在送别一位友人虞枢密回归朝廷。诗中流露出的是对朋友即将面临的艰难和复杂官场生活的担忧,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于仕途的无奈与淡漠。

“一官齿发老侵寻,金马当年博陆沉。”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对时间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曾经追求功名利禄的心境。"一官"指的是低级官职,"齿发"则象征着年华老去,而"金马当年博陆沉"中的"金马"通常指代科举考试中考取的进士,他们如同竞技场上的骏马一般争先,这里暗示诗人曾经也是追求功名的人,但现在却感到一切都已成过眼云烟。

“樽俎笑谈人不见,玑衡造化我无心。”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淡泊心态,"樽俎"是古代酒具和祭祀用的器物,这里用来指代宴席和欢聚,但现在却"人不见",意味着昔日的朋友们都已离散。"玑衡造化"中的"玑衡"是指天体运行的规律,"我无心"则表明诗人对自然界和社会上的种种变迁已经无动于衷,不再介意。

“曾瞻玉鼎三嵎近,便觉朱门百仞深。” 这两句通过对宫禁壮丽景象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权力中心的亲身体验和深刻感受。"玉鼎"是古代皇帝用来祭祀天地的器物,"三嵎近"则显示出诗人曾经在朝廷中的高位,但这种体验却让他感到"朱门百仞深",即宫禁之深遂不可测。

“忍使王阳行九折,囚山未敢废南音。” 这两句则是对友人的担忧和期望。"王阳"通常指的是朝廷的高官,"行九折"则比喻仕途之艰难,而"囚山"则隐喻朋友即将面临的困境。尽管如此,诗人仍希望他能保持自己文化上的传承和品味,即所谓的"南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对官场生涯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送澄师还昭觉

远出蒙霜雪,重来历岁时。

赠师拄杖子,似我簸箕儿。

芳草随西度,岩花向北垂。

莫忘香一瓣,沧海白鸥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重阳

得得浮家帝里游,西归节物共南州。

群鸥自得水空阔,远客肯因船滞留。

千顷白蘋风掠岸,一年黄菊雨深秋。

醉名未忍成狂率,任脱乌纱笑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除夕

又是投閒岁欲除,閒中因得著工夫。

园林香雪梅先透,庭院清风竹自呼。

未厌夜寒烧榾柮,已贪晓色进屠苏。

巧名尚喜新年在,碌碌人应笑阿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食枸杞猫头笋

一毛沼沚未宜轻,甘脆提携慰客情。

仙狗吠林堪小摘,乳猫蹲竹得春萌。

齿牙风露虽云美,口腹朝昏只旋营。

尚献一芹裨玉食,天庖回首隔重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