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和陈道士韵(其四)

三白先春慰客情,瑶林照耀夜窗明。

浅斟低唱痴儿女,那得工夫问雪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三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温暖了客人的心意
明亮的月光洒在瑶林(美玉般的树林)中,照亮了夜晚的窗户

注释

三白:指下雪,古人以雪为三白,形容雪之洁白。
先春:早于春天,这里指初冬的雪。
慰客情:使客人感到温馨和安慰。
瑶林:比喻美好的树林或月光下的雪景,如玉般晶莹。
照耀:照亮。
夜窗明:夜晚窗户明亮。
浅斟:轻轻倒酒,形容饮酒之轻柔。
低唱:低声歌唱。
痴儿女:沉醉于欢乐中的男女。
那得工夫:哪有时间。
问雪声:询问雪的声音(可能是指欣赏雪景或聆听雪落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仇远所作,名为《冬夜和陈道士韵(其四)》。诗中的意境十分清新脱俗,通过对春天即将到来的预感、夜晚窗前瑶林的明亮以及儿女低唱的声音等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三白先春慰客情”,这里的“三白”可能指的是雪花,这里的意境是诗人在寒冷的冬夜里,通过雪花来安慰远方的旅客之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春天充满了期待和温暖。

“瑶林照耀夜窗明”,这里的瑶林很可能指的是琉璃般晶莹剔透的冰挂或雪花,映照在夜晚的窗户上,使得原本昏暗的室内变得明亮起来。这种景象不仅美化了冬天的严寒,更彰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

“浅斟低唱痴儿女”,这句话描绘的是一幅温馨的画面,可能是家中的孩子在轻声歌唱,或者是在浅饮酒水中沉醉的场景。这里的“浅斟”指的是不多的酒,可能是诗人和家人相聚时的小酌。而“痴儿女”则可能隐喻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在这种平凡而温馨的家庭氛围中,诗人才会感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快乐。

“那得工夫问雪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界声音的感悟。诗人似乎在询问,在这样静谧的夜晚里,他如何去计较时间的流逝,或者说,是怎样去倾听雪花落下时的声音。这不仅是对时间的体验,更是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感知。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家中的温馨氛围以及自然界声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严冬之中仍能找到美好与平静的一面。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夜醉

山翁醉如泥,夜半方醒然。

既莫省宇宙,况复知岁年。

閒愁置度外,大道在目前。

日饮岂不佳,第恐无酒钱。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学舍自吟

金渊文学掾,旅食经岁年。

石田薄有收,尽足裨俸钱。

丝毫了无补,教养愧前贤。

竹添讲堂后,柳栽泮水边。

匏花粲篱落,藻带舞漪涟。

土龙欲致雨,何能起云烟。

革带孔渐移,老癯非学仙。

木居士何者,求福真徒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居游行寄费廷玉

繁华钱塘郡,佳丽金陵州。

吾生抑何修,两地得居游。

杭也数年别,升也几月留。

钟山草堂灵,林壑殊清幽。

开窗眺龙湾,大江日东流。

凤皇非故台,不见白鹭洲。

冶城冢累累,青溪波悠悠。

长干塔尚在,瓦棺阁已休。

雨花峙岩颠,锦石烂不收。

层楼天下无,结构如龙舟。

六朝王气歇,故籞成荒丘。

至今秦淮上,尚闻商女讴。

山水如此佳,见有此客不。

怀古复思乡,日落川云浮。

惜无老樊川,酒酣吟杜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昔康节先生题安乐窝诗中云乐见善人乐闻善事乐道善言乐行善意此即吾友朱仲明乐善斋之意也系之以诗

人生有至乐,主善以为师。

善端本固有,乐处亦自知。

我思舜之徒,鸡鸣日孳孳。

箪瓢在陋巷,颜氏其庶几。

之子芝兰室,书传为箴规。

量力行好事,固穷无妄为。

何似安乐窝,受用尧夫诗。

形式: 古风